影响原料奶发酵的因素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15:10:33
请全面点!谢谢!

主要因素
通过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1:1)3%的接种量,42.5℃培养,做发酵试验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因素影响着原料乳的发酵质量:抗生素的残留量、原始酸度和pH值、蛋白含量和总固体含量。通过实验发现脂肪对其影响不大。
根据下面的资料看,还应该有温度影响。
资料:发酵的过程
(1)把多余的初乳放入广口桶内,陆续装满,将桶置于清洁、干燥、背阴的室内,任期自然进行乳酸发酵。
(2)发酵的适宜温度是15℃上下。为防止奶中干物质的分离,应给与搅拌,每天不少于2次。
(3)静置2~3日后发酵开始,由正常奶香逐渐变成酸奶香,并形成豆腐状,,可以持续30天左右。这时的pH值是4.2~4.4。
(4)40天左右开始出现腐败臭,并见到脂肪、乳清、沉淀物3层分离现象.
(5)上述发酵描述是在外界温度15℃的情况下所见,这个发酵过程随着外界温度变高而 加速相对的“分离”也变快。当日平均温度超过20℃时,保存性变坏,养分损失大,为延缓腐败可在发酵初期添加有机酸,促期pH值尽快达到能抑制有害菌的繁殖。可添加1%乳酸或1%乙酸或1%丙酸。 上述发酵初乳的原料中不应包括血奶、乳房炎奶和为治疗疾病而使用青霉素等抗生素药物后生产的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