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涣《登鹤雀楼》分析此诗的意境!!!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0 18:17:47
王之涣《登鹤雀楼》分析此诗的意境!!!
急需!```
我会给你们加分的!~`

【简介】
登鹳雀楼,唐诗名,为题咏山西省永济市鹳雀楼(又名鹳鹊楼)的篇章。据《清一统志》记载,楼的旧址在山西蒲州(今永济县,唐时为河中府)西南,黄河中高阜处,时有鹳雀栖其上,遂名。由于鹳雀楼楼体壮观,结构奇特,气势雄伟,加之区位优越,风景秀丽,历代文人雅士、骚人墨客,多来登楼观瞻、放歌抒怀,并留下许多居高临下,雄观大河的不朽篇章。
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道:“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惟李益、王之涣、畅当三首能壮其观”。这三首中,李益的诗是一首七律;王之涣、畅当的诗则是五绝,均题作《登鹳雀楼》。其中以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最为脍炙人口,畅当的诗境也很壮阔,不失为一首名作,但有王之涣的这首诗在前,比较之下,终输一筹,不得不让王诗独步千古。
编辑本段【最为著名的三首诗】
李益·《登鹳雀楼》
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
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风烟并起思乡望,远目非眷亦自伤。
畅当·《登鹳雀楼》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编辑本段【王之涣《登鹳雀楼》的详解和译文】
〖作者简介〗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后迁居绛州(今山西新绛县),唐代诗人。
〖格律〗
○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韵▲仄韵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
〖注释〗
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白日:太阳。
3. 尽:消失。
4.依:依傍。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5.穷:尽,使达到极点。
6.千里目:眼界宽阔。
7.更:再。
〖译文〗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