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交椅”这个单词的由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05:39:56
经常有人说“头把交椅”的。不明白交椅是怎么交怎么椅的。我记得以前中国人是跪着坐的,请详细回答!

交椅,上承宋式,可分为直后背和圆后背两种。尤以后者是显示特殊身份的座具,多设在中堂显著地位,有凌驾四座之势。俗语还有“第一把交椅”的说法,都说明它的尊贵和崇高。入清以后,交椅在实际生活中渐少使用,制者日稀,成为被时代淘汰的一种家具。
而前者直后背交椅,《三才图会》名之曰“折叠椅”。《鲁班经》中也有记载,但讲的不甚详细,其形象常见于明人书本中,只可惜明制实物,传世不多。

交椅是马札的发展,也可以说是带靠背的马札。在宋代和元代,有直背交椅,也有圈背的圈交椅。可是到了明代,直背交椅就比较少见,只留下圈背的一种了。所以也就将圈背的交椅,直接呼为交椅了。

交椅的椅圈,由三节或五节样接而成。整个椅圈也是一条流畅自如的曲线。座面有皮制与绳编之分,背板有光洁与雕嵌之别。靠背之下,依然是八根木棍交结而成。可以折叠,便于郊游或野外露天使用。古时行军、作战,或郊游,多携交椅。见于画作和文字记载是很多的。因为可以折叠,必有许多交叉的关节,凡是交关之处,多用金属件。不仅坚固,更增光彩。有的在背板两侧、扶手、或腿子上,施以牙子装饰。

交椅
早年读《水浒传》,常自问:“梁山泊里忠义堂上的交椅,究竟应该是怎么一回事?”深入地探讨一番,发现所谓的交椅,虽然不过是折叠椅或者马札之流,但在中国,却是等级社会里体现地位的象征物。
《水浒传》里各位好汉一定要排出座次的行为,是中国农业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因为历朝历代的农民革命,都是一呼隆地揭竿而起,谁不比谁多一块,但谁也不比谁少一块,只有经过造反,起义,失败,成功,转战,流亡,内哄,互斗以后,才逐渐形成领导集体和领袖人物。于是,权力的分配就体现在排交椅的座次上了。这种水泊梁山式的谁坐头把交椅,谁坐二把交椅,甚至火并,甚至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绿林气息,由来已久,深入人心骨髓。
有交椅者,怕失交椅;无交椅者,想得交椅;坐在前面交椅者,担心坐在后面交椅者挤掉他;而坐在后面交椅者,又无时不刻地想干掉坐在前面交椅者;压根儿没有坐交椅希望者,也不甘心永远不得交椅坐,便无所不用其极地想夺一把交椅;以为自己应该有交椅可坐者,更是火急火燎地做着交椅的梦。呜呼,一把交椅,可把我们这些江湖好汉折腾得天昏地暗而且没完没了啊!
交椅这个词语,现在已不多见,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