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江娥啼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20:42:28
什么是江娥啼竹?具体点。还有什么引申意义。谢谢

"江娥啼竹"出自于唐代诗人李贺的《李凭箜篌引》
原句是:“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释义: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
【注释】
江娥:一作“湘娥”。李衎《竹谱详录》卷六:“泪竹生全湘九疑山中……《述异记》云:‘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一名湘妃竹。”
素女:传说中的神女。《汉书·郊祀志上》:“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
【原文】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江娥啼竹"意思是: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
【创作背景】
此诗大约作于公元811年(唐宪宗元和六年)至公元813年(元和八年),当时李贺任职于长安,官奉礼郎(执掌祭祀的九品小官)。
【引申】
要说这句诗的引申含义,如同诗人所写一样,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在现实中也可以用来形容女孩子看到电影或者听到音乐感同身受,触景生情,不禁潸然泪下。

晋张华《博物志》卷八:“尧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舜崩二妃啼,以涕挥竹,竹尽斑。”

舜帝晚年时巡察南方,在一个叫做“苍梧”的地方突然病故,明代王象晋的《群芳谱》记载说,娥皇和女英闻讯前往,一路失声痛哭,其情形很象孟姜女和韩娥,而她们的眼泪洒在山野的竹子上,形成美丽的斑纹,世人称之为“班竹”。她们在哀哀地哭泣了一阵后,居然飞身跃入湘江,为伟大的夫君殉情而死,其情状之壮烈,真是旷世罕有,显示她们自始至终都是忠于丈夫的模范妻子。但《水经注-湘水》对她们的死因,却有截然不同的说法,它宣称大舜出征南方,而这两位妃子是随军家属,在湘水里淹死,或许是因游泳时发生了不幸的意外。但《水经注》的文字过于简略,使我们完全不得要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