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员为什么对皇帝自称奴才 以前朝代都自称微臣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09:26:25

在清朝属于满族的官员在皇帝面前自称奴才,汉族官员还是自称臣的

一般意义上,在清代,旗人臣僚对皇帝自称奴才,汉臣则称臣。不过,在旗人看来,在皇帝面前自称“奴才”并无卑贱低下之意,因为它带有满洲传统属主和奴仆之间的亲近色彩,反映了一种政治隶属关系。而在汉人眼里,“奴才”是宦官和家奴的自称,地位相当卑下,另在汉人文化里,皇帝与臣僚之间仅是君臣关系,而没有主奴关系,因此不称“奴才”
当然,实际上,也有汉臣为了向皇帝献媚而自称“奴才”的。
另外,在清朝统治者眼里,实际都将臣僚百姓视为仆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满臣西宁、达翎阿与汉臣周元理,联名上奏“搜捕蝗孽”一折,二满臣皆自称“奴才”,周元理自称“臣”,按理说,这是符合规定的;但乾隆皇帝却怀疑周元理称“臣”是“不屑随西宁同称,有意立异”,是不服当奴才,因而特意降旨斥责;还有,慈禧有一句“名言”——“宁赠友邦,不予家奴”,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清朝官员里有包衣,意思就是皇帝家的用人!
用人不就是下人吗?所以他和皇上对话时候他们是不可以称臣!只能说奴才!

没有当官的自称奴才的当官的都是称自己为下官,臣,微臣,怎么怎么样,也只有某些有意讨好皇上的大臣会称自己奴才,一般有点学识的人中国科举,有文化的人都不会用奴才,也只有宦官了。

清朝的君主制更强了,他们要把王权集中在皇帝手上,就必须从政治上,思想上入手,让他们自称奴才,是为了从思想上禁锢他们的思想,让他们知道,你永远是我的奴才,你永远都要听我话

以前在树上看到过这个问题。这是皇帝为了进一步地加强皇族的权威,即所有的人在皇帝面前都是卑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