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acco125125 老师回答一个问题: 关于递延所得税资产的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09:14:01
因为我表达可能不清晰,请老师耐心看完,谢谢 。
企业今年发生亏损,税法允许用今后五年的应纳税所得额弥补亏损,如果发生亏损当年估计以后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弥补当年的亏损,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冲减当期所得税费用。以下题为例:
A企业06年亏损600万,07—09年应纳税所得额分别为200万,200万,100万,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则亏损当年分录为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150万
贷:所得税费用 150万
07年分录为:
借:所得税费用 50万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50万
08年09年分录同07年
06年确认了递处所得税资产,减少了所得税费用,使06年的未分配利润增加了600万*25%=150万(因为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话未分配利润将减少600万,而确认了减少了450万),面07年08年09年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弥补亏损,则冲减己确认的递处所得税资产,增加当期所得税费用。
我的问题是:
为什么在发生亏损时要确认这笔递延所得税资产?这样确认的意义为何?如果不确认的话,发生亏损时以亏损额直接冲减了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不行吗?这样有什么不好呢?

举个例子说明吧。

假设某企业,实现利润700万元,所得税税率25%,则:

应交所得税 = 700 * 25% = 175万元
净利润 = 700 - 175 = 525万元

再假设,上述实现的利润700万元是分三年实现的,分别是:第一年发生亏损300万元,第二年实现利润500万元,第三年实现利润500万元,则:

第一年:
应交所得税 = 0
净利润 = -300万元

第二年:
应交所得税 = (500 - 300) * 25% = 50万元
净利润 = 500 - 50 = 450万元
累计净利润 = -300 + 450 = 150万元

第三年:
应交所得税 = 500 * 25% = 125万元
净利润 = 500 - 125 = 375万元
累计净利润 = 150 + 375 = 525万元

由上可见,上述两者的最终计算结果是相同的。

再来看上述例子中的第二年和第三年。照理来说,两年分别实现了相同的利润500万元,在所得税税率相等的情形下,两年的税后净利润也应当是相同的。但是,两年的净利润却偏偏相差了75万元(450 - 375),究其原因,就是第二年实现的利润在计算应交所得税时,用以弥补第一年的亏损而使得应交所得税税额减少所导致,即,第一年亏损影响第二年应交所得税减少额 = 300 * 25% = 75万元。

为解决这一不尽合理的现象,所得税会计应用而生,即在上述第一年发生亏损时,即确认“所得税收益”(盈利时缴纳所得税,称之为“所得税费用”,相反,亏损时涉及的所得税称之为“所得税收益”),该收益形成一项资产,一种未来抵减税款的权利。于是:

第一年:
应交所得税 = 0
所得税费用 = -300 * 25% = -75万元,即所得税收益75万元
应增计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 0 + 75万元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75万元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