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佛教的众生平等观的问题,悬赏10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20:16:50
有谁知道佛教的众生平等思想的起源,我只知道是起源于四姓平等,后发展成为众生平等观,但无详细的资料,知道的请告之,越详细越好,谢了!

佛教的众生平等,是指众生与佛的自性都是一样的妙明真心.

而佛教又承认每个人的业不同,能力.习气.出生的种族姓氏以及运气也都不同.

但是又平等地要遵循因果规律.即是成佛也要在因果之中成佛.

个人认为悉达多太子成佛前对众生的关爱,本出自慈悲,并非悉达多太子认为"众生平等"才去对他们好.
佛陀开悟之后,向众生讲述宇宙真理,由宇宙真理而判断出 众生平等 .

空=空,是恒等式

佛教的众生平等观来之于《华严经》。 这是佛陀悟道后讲得第一部经

与佛性论的提出有关,在此之前只是个人的心性问题,当部派佛教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解决前期佛教的轮回、因缘内的细致问题时,提出对“识”的分解,产生第六识、第七识,发展出有第八识等概念,这时候的经典和论中开始讨论众生的问题。
可以参考佛教发展史等专门书籍。

第一、‘礼敬诸佛’。诸佛指的是什么呢?佛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就是诸佛。‘情’是一切有情众生;就是一切动物。‘无情’是植物、矿物。所以诸佛是包括所有一切。把我们对佛的那种恭敬心,转而对一切众生,这就是普贤心,跟一般菩萨的心不一样。学佛的人对佛很恭敬、很虔诚,其实这个恭敬、虔诚,还不是真的。为什么呢?诸位想想,你在听经时,如果遇到一个更重要的人,一件更重要的事,听经就变成次要的,佛也不要了。可见得,这种虔诚、恭敬还是不真纯,要是真正至诚恭敬,听经闻法便是人生第一大事。但就事实而言,假如有一个人在你听闻佛法的时候告诉你:‘现在有一笔生意,马上可以赚一百万美金。’保险你掉头就走,再也不回来听经了。可见得,我们对佛菩萨的恭敬、虔诚,是禁不起考验的。一面对考验,才晓得这个恭敬心、虔诚心,一文不值!一点都不真实。普贤行的恭敬是真实的,对一切众生跟对佛完全一样。为什么呢?因为一切众生本来成佛,得罪一个众生就是得罪佛啊,就是对佛不敬啊。对人要敬,那对桌椅板凳呢?它也是众生哪!这个‘众生’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那对它怎么恭敬呢?是不是每天对它顶礼三拜呢?这样学法就变成佛呆子了。对物,你把它摆得整齐,把它保养得干干净净的,这是对它的礼敬。书本,摆在书架上,摆得整整齐齐,是对书本的恭敬。所以,做事情认真、负责,尽心尽力,把事情做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