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行为善恶的标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06:08:10
有时善恶很难从表面上辨别,请问判定善恶的本质原则是什么?
日常生活中如何积德行善

利他为善,损他为恶。

说明一下,利己并不损他不为恶,如果利己的同时也能利他,同样是善。损他就已是恶,为了利己而损他,更是恶上加恶。

佛教并不反对利己,佛教反对的是损他,提倡的是利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东条桜姫”朋友探讨一下:

评定善恶,既看起心动念,也看结果。但“利他为善,损他为恶”这个大原则是不会变的。
利他为善,包括利他的心念,也包括利他的结果;损他为恶,同样包括损他的心念,也包括损他的结果。
以利他的心,做出利他的结果,这是善心善行,当然最好。以利他的心,却做出损他的果,那么善心有善报,恶果有恶报,各了各的报,并不能相互抵消。以损他的心,却做出利他的果,同样是恶有恶的报,善有善的报,也不会相互抵消。

隋炀帝开挖大运河,首先起心动念并不是为了利他,而是为了利已,而且以当时的国力修筑大运河太过损伤国体民力,劳命伤财导致灭国,这已是坏心恶行,再加上隋炀帝的其他恶行,比如杀父杀兄等,这是五无间重罪,现必在地狱受恶报无疑。
但“大运河”的修建使中国水运畅通、发达,为中国后世的繁荣富强打下了牢固坚实的基础。自清末改漕运为海运,大运河才不再是国家经济的大动脉了。隋炀帝下令修筑的大运河,在客观上确实为中国后代子孙万代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他对中国的功绩是不朽的,这是善果,这善果也必有善报。只是他作恶太多,受恶报时间很长,但在经历多生多劫,他的恶报受完之后,必因修筑大运河给后世人带来的善果而受巨大的善报。

隋炀帝修运河的件事,有恶有善,不能一言敝之,恶的部分,是因为“损他”,善的部分,是因为“利他”。而且,这善的一部分确实功德很大。说隋炀帝是恶人暴君,那是指综合评价结果,恶人并非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坏的,好人也不是所有的事都一定是善行。

学佛人,既要学佛的慈悲,也要学佛的智慧。我们当然首先应有善心,但也要尽量想法得到好的结果,好心做了坏事,同样也会有果报。好心是好心的报,恶果是恶果的报,各了各的,不能相互抵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