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小说的世俗性的具体体现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21:57:49
具体点,明白点

1张不关注政治,所写故事都是市民的,都是普通男女的爱情故事
2她的后期作品有故意迎合主流的心态,也就是撇去了她之前一贯的悲剧性,而简单的用好人和坏人之分(如十八春),她自己也说是为了迎合市民的胃口
3她本人很拜金,说穿衣服好看不好看个性就行,出名要趁早
暂时想到这么多...

她的高明之处是用三言两语就能勾勒出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她比较悲观,读她的小说你会觉得社会是绝望的,人生是绝望的。她的笔下很少有真正的爱情,大部分是成年男女之间的相互利用,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倾城之恋》,流苏是个离过婚的28岁的女人,为家里所不容,范柳原是浪荡公子,留过学。他们逢场做戏,因为一场战争,居然真正谈起恋爱了。他们结婚了,柳原把太的俏皮话的省下来给别人听了,这在流苏看来,居然是好事,因为他把她当家里人看了。
张爱玲的每一部作品都是经典,她是我最喜欢的作家,全部作品我都看过很多遍了。个人最喜欢的是《白玫瑰和红玫瑰》和《半生缘》,至少这两个小说中还有爱情。

描写的都是普通人之间的爱恨情愁,从没有高大全的形象,无论是主角配角都充满了市井气,而且没有太多戏剧化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