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不是有修苦行的,这样做有道理吗?我希望有多一点关于“苦”与修行的关系的名言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17:16:46
我现在太不能也不想吃苦了。

佛教是有修苦行的,而且很容易悟道 ,道理是对身体和感受、我相的执着破除极快。

但是佛陀并不提倡苦行。也不利于大多数人的修行。

吃苦了苦。 以苦为师。----格言

苦行非道。佛陀证道之后把苦行抛去了。

头陀

阿弥陀佛,没事求个苦干什么?饭吃多了消化不良?

佛教是不是有修苦行的,这样做有道理吗?

:有修苦行的,这样做有道理!

‘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一心持净戒。’戒为行者所应持,亦甚值称许。然对‘持戒’无正确认知,则往往流于死执相上之戒。以日中一食而言,每有学人未加判别自身条件,而坚持行之,三餐份量作一餐解决,导致胃下垂,健康状况恶化,仍死命坚持,彼以为如是即为修行,复又以此自傲,轻视未持戒者。

学者应知,戒之梵文为:波罗提木叉,意指‘别别解脱’。由是可知,持戒之目的即在解脱。坚持戒律者,烦恼未除,一味盲目精进,自视持戒修行,却只落得一身病苦,犹沾沾自喜,自翎为修苦行。此乃误解苦行之真谛,以身体受苦即为苦行,斯乃肤浅之见。所谓苦行者,无分别心是也,不执著心是也,慈悲喜舍是也。岂可以挨饿、病苦错解!

日中一食乃佛世时,僧众之生活方式。今日时空变易,是否能持,当视个人情况而定。首要者,当知持午之目的在去贪,若心未解脱,云何曰持戒?修行宜中道,不为受人赞叹而修(此亦是依欲望而行)法无定法,切莫将修行固定于某一形相,所谓圣人的标准,即是没有标准。一切法无常,如何订出持戒之准的?若强言之,则不外:心安、放下、解脱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