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是否要求人无欲无求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05:01:05

你尚停留世间戏论.真找回本心,你自然没有妄想虚法的立脚之处.

看什么事和什么样的要求。无欲无求,那是懒惰和懈怠,学习佛法的人也要讲个专研和精进的。

佛法对普通人,是讲一个道理,介绍佛让大家了解。。。。。如果成为佛的弟子,持戒也是应该的。

佛教、道教都让人修心养性,因为他们认为七情六欲伤人肺腑,的确,喜怒哀乐对人的精神影响很大,所以平静的心修行最好。

而基督教并不这样要求,只是让大家爱自己,爱家人,爱朋友,甚至可以爱敌人。只要善待主赐予的生命。

任何宗教都是叫人行善。

过于无欲无求未免无情太甚,而且也非常人所能做到。

no

佛教徒可以有感情生活吗?

所谓感情,是指男女之间、亲子之间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亦即爱情、亲情和友情。佛教徒仍是凡夫,不可能没有父母,也不可能没有朋友,而除了出家人之外,佛教徒也应有个人的配偶。佛把众生称为「有情」,也就是说脱离以上三种情,就不是众生。而且,学佛是由众生来学的,是由凡夫开始的,任何人之间的接触交往,都必须合情合理合法。如果佛教只讲离欲,则无法使一般人进入佛门;如果佛的教化没有感情的成分,也很难教化众生。

佛法所称的「慈悲」,似乎跟感情不同,但是慈悲的基础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有人称之为「爱」。爱除了分为有条件和无条件之外,也有「有我」和「无我」之别。佛菩萨的慈悲是无我的,人与人之间的爱是有我的;亲子之爱是无条件的,男女之爱和朋友之爱则可能是有条件,也可能是无条件的。佛法是要从基础的爱来引导至无我的慈悲。

由于佛菩萨可以无我,众生不可能无我,因此要教导众生从有我的爱而渐渐进入无我的慈悲;也需要先从有条件的爱,而加以净化成无条件的爱。因此,佛教不能一开始就叫人离开感情生活。

至于佛教徒应如何处理感情问题呢?家庭是感情关系的基础。家庭的基础从伦理上说是亲子之情,它的构成始于男女的夫妇关系,继而从家庭成员扩展到家庭以外的亲戚朋友。这都是因家庭的需要和社会的活动而形成友情的必要。中国有句俗谚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又说「夫唱妇随,白首偕老」。这些都是以感性的情为基点。如果没有情,就像机器没有润滑的油,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