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病虫害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02:35:45
我的所处地是安徽阜阳 今年我发现我们这有部分地方发现小麦在出土后的不久出现一种情况
幼苗在10CM 左右的时候出现死苗的情况 就是在靠近小麦的根部的地方小麦苗黄化 并有枯死的现象 刨开土壤看见小麦的根部 根系有腐烂的情况我认为是根腐病(和大豆的根腐病的情况一样,所以断言)
请知道的人士仔细说一下
把他的补救措施说一下

3

编辑本段病害控制
采取以种植抗病品种和栽培防病为主,辅以药剂防治的综合措施。①选育抗病品种。②加强栽培防病措施。控制苗期病害的关键是适时播种,施足基肥,及时追肥,覆土不宜过深,麦田不连作。③药剂拌种。用25%粉锈宁或50%福美双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拌种,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2%。④药剂防治。重病年及时喷药保护,第一次在小麦扬花期,第二次在小麦乳熟初期,药剂有25%三唑酮和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

最好是你在哪边上传些照片看下。
如果是根腐病的话,用25%丙环唑乳油,兑水喷雾。

采集本地多种小麦样品进行试培试验,加多种不同的基因找生物学家进行研究。

分布和为害
根腐病分布极广、小麦种植国家均有发生,中国主要发生在东北、西北、华北、内蒙古等地区,近年来不断扩大,广东、福建麦区也有发现。小麦的幼芽、幼苗被侵害造成田间缺苗;成株茎、叶受害造成叶片早枯,光合作用下降,籽粒不饱满,降低产量;病株因根部或茎基腐烂而呈“青枯”状死亡,不能结实;穗和籽粒被害,结实率下降,种胚变黑,粒重轻,发芽率低;黑胚率高的小麦磨出的面粉色泽灰暗,品质差,因此根腐病不仅影响产量,而且还降低了小麦的品质和商品价值。
小麦幼芽受害后变褐枯死,幼苗受害,轻者芽鞘上产生条形或不规则形褐斑,重者幼苗变褐腐烂,称为苗腐。轻病苗成株可抽穗,但结实率低,有些病株,由于根冠腐烂,茎基部折断倒伏,或不倒伏呈青枯状,故有“青死病”之称(见彩图 ),拔取病株可见茎节基部变褐,根毛表皮脱落。成株叶上病斑初期为梭形或椭圆形褐斑,扩大后呈长椭圆形或不规则褐色大斑,中部色浅,气候潮湿时,病部产生黑色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叶鞘上病斑不规则,常形成大型云纹状浅褐色斑,扩大后整个小穗变褐枯死并生有黑霉。病小穗不能结实,或虽结实但形成种子带病,种胚变黑,轻者仅胚尖变褐,种形不变;重者全胚呈深褐色,种子瘦小,有的病粒胚不变色,而在胚乳腹脊或腹沟等部位产生边缘褐色、中央灰白色的梭形斑。
病因
病原物为禾旋孢腔菌[Cochliobolus sati-vu (Ito et Kurib.)Drechsl.],属子囊菌,格孢腔菌目。子囊壳生于病残体上,凸出,球形,有喙和孔口,大小为370~5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