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0 00:27:46
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
秀才来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三教儒在头,三才人在后,
小子是儒人,不敢在前,不敢在后.
上面是什么意思,请教高手 啊!!!!!!!!!!!!!!!!!!!!!!!!!!!!!!!!!!!!!!!!!!!!!!!!!!11

这句话来自张之洞和梁启超的一副对联:
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张之洞)
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岂敢在前?岂敢在后?(梁启超)
古代江(长江)、河(黄河)、淮(淮河)、济(济水)都东流入海,称为“四水”,长江最长,排名第一。春夏秋冬四季,夏排第二。张之洞只不过是借着两个字说出江夏这个地方,并且为后面的刁难(我和你谁第一谁第二)做伏笔。
三教儒道释(佛),儒家(儒称为教只是一种说法,并未有确定的解释)第一;三才天地人,人居最后。梁启超也无非是想借这个表达出不卑不亢的态度。

江指长江,四水有长江黄河珠江淮河,长江排第一。春夏秋冬夏排第二都是事实。无非是想证明自己的是正确的,因为江一夏二就证明了。后面几

一副对联而已,据说是当年张之洞考梁启超的,张之洞时为湖广总督,居住江夏,梁启超到江夏拜访他他出此上联,既嵌了江夏两字,有刁难梁启超问他和自己说是第一,可谓难对;梁启超不愧才子脱口而出下联,即表明了自己儒士的身份,又不卑不亢,对仗工整,一时传为美谈

出自张之洞与梁启超的一段对话 内容如下

话说张之洞任湖广总督时,驻地武昌,大力兴利除弊,为地方办了些实事、好事,一时声望如日中天,成为洋务运动中的领军人物。当时梁启超年未及冠,游历武昌。这一日,梁启超来到总督府,投递名刺(相当于今日的名片),求见总督张大人。张之洞本人系科举正途出身,见名刺上只题“新会士子梁启超”,便有些不悦。

张之洞传见梁启超,梁启超昂然而入,长揖不拜。看到梁启超小小年纪,气宇轩昂,张之洞不觉心动。一贯喜欢奖掖有志气之青年人的张之洞决定考考梁启超的才学。略加思索,张之洞口占一联,要梁启超对出下联。张之洞的上联是:“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张之洞把天喻作围棋盘,星星喻作围棋子,显示出开阔胸襟。梁启超应口而答道:“地为琵琶路为弦,哪个能弹?”梁启超以地喻琵琶,以路喻弦,同样表现出博大的胸怀。

张之洞手拈长须,微微颔首。眉头一皱,张之洞又出联道:“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江、淮、河、济四条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