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 文人气节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23:54:07
由《世说新语》德行第一的礼贤看出那时候文人的气节,那时候文人气节的造成因素有哪些,是什么原因文人会有这种气节?谢谢!

关于这个,有政治的原因,也有文化的原因。魏晋时期是有名的乱世,各个政治集团都在寻求名士,帮助谋划或者撑门面。因此也出现了许多朝秦暮楚,望尘下拜的人,因此,人格的高尚和卑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另外,由于政治集团不断变更,当朝的人也对文人采取高压政治,经常会杀害凡是对自己不利的人,文人的性命朝夕不保,但在这样的时候,人格精神往往能够特别体现出来,一个讲气节,不予当权者苟且合作的人,最能以其人格魅力打动人。因此在讲求德行时,也就特别注重气节。

从文化方面,当时有有名的“名士”制度,好清谈清议。做了名士,社会地位就能显著提升,有莫大的好处。但名士必须讲求风度,要超逸出群,甚至标新立异。当时的人以品评人物气格风度为时尚,而气节明显是风度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不讲气节,卑躬屈膝的人,那风度就要大打折扣了。

暂时想到这些了。

1、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世说新语·容止》)
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世说新语·容止》)
2、王仲宣好驴鸣。既葬,文帝临其丧,顾与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世说新语·伤逝》)
4、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世说新语·容止》)

翻译:
这个说的是曹操的故事。曹操觉得自己样貌不佳,镇不住外国使臣,于是就让手下的崔季珪代替自己接见,自己在一旁捉刀而立。没想到来使很有眼力,一望便知“魏王”边上的捉刀人才是真英雄。曹操知道了,二话没说,派人追去把来使杀了——看来他虽然惜才,嫉恨聪明人也是有传统的啊。

关于这个,有政治的原因,也有文化的原因。魏晋时期是有名的乱世,各个政治集团都在寻求名士,帮助谋划或者撑门面。因此也出现了许多朝秦暮楚,望尘下拜的人,因此,人格的高尚和卑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另外,由于政治集团不断变更,当朝的人也对文人采取高压政治,经常会杀害凡是对自己不利的人,文人的性命朝夕不保,但在这样的时候,人格精神往往能够特别体现出来,一个讲气节,不予当权者苟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