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耐药试验的如下疑惑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5 09:37:28
这是从某微生物刊物上摘录的部分,由于有不解之处望赐教,以下是摘录部分:
先测定细菌对某一种药物的MIC值和抑菌圈直径,如4mg/L,然后在肉汤培养集中加入1mg/L药物浓度的某一抗菌药物,接种细菌进行增菌培养,第二天将肉汤中的细菌在平皿上划线纯分,做药敏试验看看抑菌圈直径是否变小,如无,则需要继续重复操作,直到抑菌圈直径变小,然后挑取抑菌圈直径变小的细菌接种到含2mg/L的肉汤中增菌培养,以此类推,直至诱导到耐药。
在此本人有些不解是:
(1)上述请教的内容本人是这样理解的:首先设定最高线就是平时常用药物有效浓度(先测定细菌对某一种药物的MIC值和抑菌圈直径,如4mg/L),再设定几个比4mg/L小的耐药试验梯度,从最小做起诱导耐药,如做到上述浓度仰菌圈变小就宣告耐药试成功反之则失败,是不是这样?如是这样,那么在此本人不解的是第一次做最低浓度的耐药试验,就做仰菌试验,没有对照目标怎么知道受试后的仰菌圈变小(第一次做的是1mg/L药物浓度,事先知道的是药物的MIC值和抑菌圈直径,如4mg/L)?
(2)这种试验实际上是在筛选耐药株是吗?请问没有较大的刺激只仅仅小剂量的用药就能诱导它变异吗?再则这种无目底的作仰菌圈试验筛选是否较难找到耐药菌?
上述不解之处,望给予指正,感谢不尽!.

1.上述方法是前后对照,抑菌圈的大小都和第一次测定的值比较。
2.你的对基本原理就已经认识错误了。药物并不是诱导细菌发生突变的原因,突变产生抗药性完全是细菌自发的、随机的事件,药物的作用仅仅是起到选择作用,将自发产生抗药性的细菌筛选出来。药物浓度增大可以使得非抗性细菌成活的几率减小,但是对抗药性的产生几率毫无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