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小故事的手抄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9 07:34:07

1.孔子-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的个性,兴趣和才能都不相同,孔子用什么方法来教育他的学生呢
孔子常教导学生要言行一致,不可巧言令色.有一天,公西华陪着孔子闲坐,子路匆匆忙忙地走进来."先生所教的仁义之道,真是令人向往!我所听到的这些道理,应该马上去实行吗 "
孔子说:"你有父亲兄长在,他们都需要你去照顾,你怎么能听到这些道理就去实行呢!"孔子恐怕子路还未孝养父兄,就去杀身成仁了.
过了一会儿,冉有也来问:"先生!我从您这里听到的那些仁义之道,就应该立即去实行吗 "
孔子说:"应该听到后就去实行."

这下站在一边的公西华被弄糊涂了,不由得问孔子:
"先生!子路问是否闻而后行,先生说有父兄在,不何以马上就行.冉有问是否闻而后行,先生说应该闻而即行.我弄不明白,请教先生 "
孔子说:"冉有为人懦弱,所以要激励他的勇气.子路武勇过人,所以要中和他的暴性."
(孔子根据学生的特点,给予不同的教导.
这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对后世有很大的启发.)

2.据说,孔子一生教过三千个学生,其中成就高的有七十二人.在这些学生中,孔子最疼爱的就是颜回.
孔子-懂得谦虚
有一次,孔子与子贡一边散步,一边聊天.孔子问子贡:'子贡,你和颜回,哪一个比较聪明 '
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颜回比呢 他呀,听见一件事,就可以悟到十件事,而我呢,最多悟到两件事罢了.'
孔子:'你说得对,在这方面你比不上他,我都比不上他啊!'

(作为子贡的老师,孔子能在学生面前公开承认连自己也不如颜回,这也可以见出圣人谦逊和坦然的风范.)

3.孔子-眼见不一定为实
亲眼见到的不一定是真实的,更何况道听途说呢!
孔子在周游列国的时候,有一段时期,被困在陈国和蔡国之间,非常困窘,好几天都没有东西吃.一天中午,孔子正在午睡,他最钟爱的弟子颜回,不知从那里弄了一些米回来,正忙着掏米煮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