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解放桥的历史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05:31:50
可的就发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胜利,曾驻扎在扬州的国民党第七兵团司令黄伯韬在碾庄被击毙。得知此消息,其余驻扎在扬州的国民党军政警头面人物纷纷安排妻儿携带贵重物品先行向苏南逃逸;市民则欢欣鼓舞。
当时,扬州城内反动军队很多。西门外的司徒庙、隆庆寺,北门外的平山堂、观音山、天宁寺、重宁寺,南门外的净慧寺、福缘寺,东门外的长生寺、卧佛寺、太阳宫、香阜寺和救生寺内,均驻满了国民党的军队;由里下河逃窜来扬的地主残余武装“大褂队”,散居在附近村落;一些中、小学和瘦西湖风景区被散兵游勇占据。
这些驻军、溃兵、伤兵整日无所事事,寻衅滋事时有发生,商家被抢、行人被打、住户被劫的事情连连发生。一天下午,大舞台戏院内看戏的驻军与伤兵发生了冲突,几乎要动枪,戏院被迫停演。此后,为维持秩序,当局不得不派出“军、警、宪联合弹压队”坐镇影剧院。一些伤兵则到处以“功臣”自居,强行乞讨。一天上午,在多子街信大祥绸缎店门口,一名约十七八岁的北方籍士兵,腋下支着拐杖,手里拿着一个破旧的钢盔向店家要钱。因该店一年轻店员语气中稍露鄙夷之意,伤兵举起拐杖就砸货柜。虽有保安队进行”调处”,也奈何伤兵不得,只好由店主出面给钱打招呼,才算息事。
为负隅顽抗,国民党反动派还不断抽抓壮丁以补充兵源。有天上午9点多钟,笔者在多子街上看到了一队抓来的壮丁,足有五六百人,均剃光头、反穿黄军装,每5个壮丁由一根长麻绳捆着左臂连成一串,旁边是全副武装的士兵看押。笔者好奇,一路跟到公共体育场(今工人文化宫),原来是江都县政府把从四乡八镇抓来的壮丁在此集中。体育场周围集聚了很多被抓壮丁的家属,他们手拎草炉烧饼、京江脐等食品,嘴里呼喊着孩子的名字,痛哭不已。见此情景,连押送的士兵都忍不住落泪。
国民党反动派又在蜀冈一线的大明寺、观音山脚下挖战壕,在五亭桥上建碉堡;并将扬州城13个城门中的6个用砖头瓦砾封死,仅留下福运门、老南门、新南门、西门、新北门和东关、缺口等城门通行,早晨6点开城门,下午5点关闭,凡进出城的行人及货物均被仔细检查;还加强了灯火管制,指定振扬发电厂每天下午6时才开始发电,晚上12时停止发电;每晚警察、保长都要挨家查户口;子夜之后,各地段地保还要敲梆子打更,以防万一。在这样的管制之下,扬州的街头、车站、码头一片萧条,冷冷清清,平素过往行人、外埠商客较多的福运门、东关门和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