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四万万人同一哭”还是“四百万人同一哭”?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15:06:43
看到两种版本的丘逢甲的诗,究竟哪种版本是正解?

是四百万人同一哭

谭嗣同:“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仓暝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丘逢甲:“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是台湾义军的总首领,也是中华民国的第一位台湾籍参议员。甲午战争后,台湾被迫割让日本,写下了这首诗。而谭嗣同,在1895年台湾割让时,在隔海相望的大陆,也写下了极其相似的诗篇。

因此,其实不是两个版本,而是不同的人写的诗。

一边是 四百万人同一哭 ——台湾
一边是 四万万人齐下泪 ——大陆

四百万人同一哭丘逢甲台湾人

四万万人同一哭。

作于1896年4月17日,正值《马关条约》签订一周年。作者当时寄居广东,追思往事,惊心动魄,春愁难遣,强看远山;“四万万人同一哭”,这当然不只是个人的不幸,而是整个民族的悲哀。作者有这样的政治眼光,不可能只看到这只是台湾人民的不幸。

另,关于中国当时总人口数一直被称作“四万万人”,有很多史料可以佐证。
比如,1910年,上海出租车大王祥生公司的广告是“四万万同胞请打“40000”号电话”
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中国向列强赔款四亿五千万两白银,据说就是根据列强对当时中国人口总数的估计作出的,即全国每人赔偿一两白银。
荷兰的国际著名导演尤里斯*伊文斯(Joris Ivens)曾于1939年拍过一著名纪录片《THE 400 MILLION》 ,记录中国当时的历史。
孙中山也不止一次地用过四万万中国人 这一说法。
所以,前者更可信。

四万万人同一哭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