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和鱼的进化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03:17:55
鸟和鱼的进化过程

鸟的进化

在汉类和铁苗科植物繁茂的远古地球世界,到处是巨大的恐龙和能飞行的动物。在一个后来被称作巴伐利亚的地方,一只似乌鸦大小的鸟死去了,它从栖息地掉进一个热带淡水湖内,尸体很快被湖中从石缝里渗出的钙质颗粒所覆盖,从而延缓了尸体的腐烂,最后变成了化石。这只鸟就在那里安埋了150万年!这期间,大陆飘移将这些沉积物向北移动了数公里。剧烈的造山运动象撕纸一样把大陆板块分裂开,并将这个湖底沉积物推出水面好几米。1861年,一个采掘矿石用来制作石印画的工厂,终于将那块鸟化石作为安息地已安息了15D万年的石灰质母岩挖掘出来。
这只化石鸟被学者们命名为始祖鸟,它的发现被科学界认为是古生物学上的奇迹。这只鸟不同于现存的任何鸟,而更象鸟的祖先——爬行动物。它的整个骨架在本质上还象一只小恐龙,下颌骨尚未进化成现代鸟的呼,并且还具有没分化的骨质的牙齿,它的尾也尚未缩合,它由一系列尾椎骨构成,胸骨没有龙骨突,龙骨突是作为飞行所必需的强健胸肌的附着面。又为什么称之为鸟呢?其原因是它的前肢骨和尾椎,在结构上相当于现代鸟类的前肢骨和尾骨,很清楚地表明它有羽毛附着的痕迹,这一点绝不会错,羽毛为鸟类所特有。事实上,科学家正是根据是否有羽毛而给马纲下了定义,即任何生有羽毛的有机体就被称为鸟。
化石的记载常常是稀少而缺乏的,我们所知的鸟类是从那些早期生存的陆栖脊椎动物进化而来的。白要纪是恐龙灭绝,种子植物兴起的繁盛期,这一时期也是大量有齿鸟由兴起到绝灭的时期。因为化石的形成需要一定环境条件,我们仅知一些水生而不能飞行的鸟:能潜水的黄昏鸟、燕鸥类鸟(可能已无齿)和一些陆栖种类都具有缩合的尾骨,燕鸥还具有龙骨突,而且还有良好的飞行能力。到始新世末期,有化石表明已出现无龙骨突的现代非飞行的鸟类祖先(如鸵鸟等)。确切地说,应该是在南部冈瓦纳大陆破裂之前(即 10 0万年前),因为彼此有较近亲缘关系的鹤鹞、鸵鸟和美洲鸵鸟分别在澳大利亚、非洲和南美各自独立进化而来。化石证据同理论上的差异,肯定是由于荒漠地带的鸟类很难形成化石的结果。
化石资料还表明,珠罗纪以前没有鸟,许多物种产生井消失在 10 0万年以前。毫无疑问,物种的进化也在进行,例如,白至纪地层痕迹表明,当时的生境有利于许多重要的海洋鸟科 如企鹅科、鲤鸟科、驻科,海燕科)鸟的生存,但当时并没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