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三大改造是错的,还是对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07:33:52
中国的三大改造(1953-1956)是错的,还是对的?如何评价它?

只知道搜索和复制是没有意义的。三大改造是正确的。意义在于1巩固社会主义制度。2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3减轻或消除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

从1953年到1956年底,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则主要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消灭剥削阶级,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的中心任务。对策是进行三大改造。特别是对待民族资本主义则实行了和平改造的政策:在经济上实行赎买政策,改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实现和平过渡;在政治上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对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到1956年底,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基本解决.

三大改造,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至1956年,新中国仅仅用了4年时间,就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1952年9月,毛泽东在一次中央会议上提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第二年9月,中共中央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就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从特定的历史条件看,三大改造运动确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惟一选择”性,这些“特定的历史条件”就是意识形态的作用、执政党的价值取向、一边倒的立场、帝国主义的威胁、苏联模式的影响。但统而观之,这些特定的历史条件严格地说都不是构成历史必然性的充分条件,所以在这些条件下发生的“必然”很难说就是历史的必然性,在这些条件下发生的“惟一选择”很难说就是代表历史发展方向的惟一选择。一种直到现在仍然占主导地位的观点认为:虽然三大改造运动存在一定问题,但三大改造是历史的必然,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惟一选择。
“三大改造”的依据是“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因此,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评价与对三大改造的评价直接有关。对于这条路线有三种评价:一是龚育之提出的:“既是水到渠成,又是重要发展”;二是薛暮桥提出的“基本方向正确,但搞早了或搞急了”;三是林蕴晖提出的“战略思想的重大变更”,认为它离开了我国国情,离开了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
目前,随着研究的深入,尽管仍有基本肯定、基本否定、部分肯定部会否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