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10:59:10

相同点是: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都是友好交往,历尽千辛万苦.
不同点是:玄奘是去学习佛法,学成之后还回到了大唐,翻译了许多佛经,写了本书(书名忘了),为大唐做了许多贡献.而鉴真是去日本传播唐朝文化,到死也没有回来.

相同点是: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都是出国,都历尽千辛万苦;
不同点是:玄奘是去西边出国留学,留学后又回来了,回来后将所学传播和应用到实践工作中.而鉴真是去日本当了老师,当了华侨,到死也不回来.

相同点是: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都是友好交往,历尽千辛万苦.
不同点是:玄奘是去学习佛法,学成之后还回到了大唐,翻译了许多佛经,写了本书《大唐西域记》,为大唐做了许多贡献.而鉴真是去日本传播唐朝文化,到死也没有回来.

1、玄奘西游:玄奘是唐朝高僧,俗姓陈名祎,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通称三藏法师,俗称唐僧。中国佛教唯识宗的创始人,佛教经典著名翻译家。629年,玄奘从长安出发,经玉门关西行,至天竺(今印度)那烂陀寺,从高僧戒贤受学。后历游天竺各地,与当地僧众讨论佛经,名震天竺。历时17年,在645年,携天竺经典600多部返回长安。回国后,专心从事译经工作,译出经、论75部,共1335卷,多用直译,选词严谨。还撰写《大唐西域记》一书,共12卷,记载178个国家和地区的有关情况,是一部重要历史资料。玄奘是第一个把天竺历史、地理、风俗和乡土人情等介绍到中国的人。在他长期留居天竺时,也曾把中国文化介绍给天竺,如《秦王破阵乐》成为天竺人民所喜爱的音乐;又将老子的《道德经》译成梵文,流传天竺。他西游历经艰难险阻的事迹,民间加以叙述夸张,形成许多历代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如元朝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杂剧,明朝吴承恩的《西游记》等。玄奘西游,为佛教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典籍,并丰富了祖国的文化艺术宝库。
2、鉴真东渡:唐天宝12年即公元753年12月20日,66岁高龄并且双目失明的鉴真和尚,在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一行的陪同下,实现了他多年的愿望,在5次东渡失败后,第6次东渡日本终于成功,踏上了日本的国土。

鉴真,俗姓淳于,江苏扬州人,出身佛徒家庭,708年21岁时在长安实际寺受戒,正式取得僧籍。5年以后,一直到他东渡为止的40年中,他讲经、建寺、造像,由他授戒的僧侣先后达4万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