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届人大在过去5年中,在人大会议期间制定了哪些法律?(不是常委会)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11:11:33

物权法、劳动合同法和修订后的个人所得税法下面,他重重地用笔作了标记:“在过去5年,十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已经通过的100多件法律、法律解释和法律问题决定中,这3部法律我认为很有代表性,它们可以称为人民群众的‘保护伞’‘安全帽’和‘连心锁’。”

  事实上,物权法、劳动合同法和个人所得税法审议通过和修订几乎贯穿了人大过去5年的立法进程,这三部全社会高度关注的法律的出台和修改,从某种程度上是我国民生立法的缩影。

  八审物权法:浇铸人民合法私产的“保护伞”

  20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高票通过物权法的场景至今让许多人历历在目:当天出席闭幕会的2889名代表有2799人投下了赞成票。一波三折的物权法在历经八次审议后,终于诞生。

  “物权法的制定和实施,标志着我国迎来立法的新时代:在这部法律中,我国首次明确了对公有财产和私有财产给予平等保护,内容覆盖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不动产登记到居民住宅的停车位等,凸显出对公民财产的保护。 ”亲身经历了当时表决情况的彭富春代表说,“这部法律体现的最大民生情怀就是坚决地为人民的合法私有财产浇铸了一把意义非凡的‘保护伞’。”

  对于物权法,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王利明是这样解读的:“物权法是保护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基本法律。物权法始终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目的,关注民生,保护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而历经多年、八次审议才通过物权法,代表委员们认为这体现了立法的民主。“这部法律牵动亿万人的心、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八次审议其实每次都是倾听民声、集纳民意的民主过程。”王利明说。

  “物权法这把民生‘保护伞’的意义是非常深远的。”曾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首次提出把私有财产保护写入宪法议案的全国人大代表王晶指出,“这部法律是私产入宪的法律延伸。让私人的合法财产也能像集体财产一样平等地受到保护,这将使有恒产者有恒心,形成尊重财富的社会氛围,鼓励财富创造的积极性。”

  近20万条立法建议托起劳动合同法:劳动大军有了“安全帽”

  2007年6月29日,一部旨在创造和谐劳动关系的民生法律——劳动合同法,在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