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先秦诸子对“天人之辩”并点评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21:15:06

春秋末至战国时期,“天人之辩”成为哲学争论的中心问题。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但也强调“畏天命”的必要。墨子重视人的“强力而为”,但又提出“天志”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老子指出“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提出人应当顺从自然。子思、孟子主张天人合一之说,认为人只要扩充“诚”的德性,就“可以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矣”(《礼记·中庸》)。庄子则主张“无以人灭天”,“牛马四足,是谓天;落(络)马首,穿牛鼻,是谓人”,以为一切人为都是对自然的损害。荀子认为“天”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提出要“明于天人之分”,主张“制天命而用之”。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是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