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重农抑商思想在唐朝的表现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2 18:46:54

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从商鞅变法开始,直到清初恢复经济的调整,一直都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

  当然,唐朝也不例外,但相对而言,唐经济政策对“商”还是比较“开”的。重农如下:
  1、贞观之治采取的以农为本的政策。
  2、武则天时期继承了贞观时期的基本国策,把发展农业生产放在了首位,实行无为而治的经济政策,她的政纲《建言十二事》中把“劝农桑,薄赋徭”列为第一条。
  3、玄宗前期的开元盛世,任命姚、宋二人为相,继续大力发展农业,兴修水利、提高农耕技术。
  4、安史之乱后,唐政府逐步放弃均田制,逐步放弃对民户土地的控制与干涉,也是促进农业发展。

  抑商如下:
  1、限制经营时间,商人在坊经商,而坊于早8时开启,晚8时结束。
  2、商人社会低下,处处受限
  唐代商人虽不同于奴婢等真正贱类,但在人们观念中地位极为低下,其服色、车乘、丧葬、入仕等方面均受到严格限制。
  3、商人婚姻状况
  艺妓(极为卑下阶层)、手工业者(地位也不高)也商人通婚为多数。
  4、唐也有实施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商人的流动买卖也被限了。
  5、利用税收制度加重商人负担
  特别是中唐时期,唐政府大力调整税收名目,对商人则注重在商品买卖领域、流通环节征税,商税从农业税中剥离,成为独立于农业税外的税目。逐渐形成商人的资产税、交易税、通过税和上述之专卖税等四种税型,并不断提升税收比率。

同样恨严重。
这种思想是在汉朝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就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