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溪笔谈》的翻译!救急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13:46:06
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未枯,采掇者易辩识耳,在药则未为良时。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则津泽皆归其根。欲验之,但取芦菔、地黄辈观,无苗时采,则实而沉;有苗时采,则虚而浮。其无宿根者,即候苗成而未有花时采,则根生已足而又未衰。如今之紫草,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此其效也。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用芽者自从本说,用花者取花初敷时,用实者成实时采。皆不可限以时月。缘土气有早晚,天时有愆伏。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白乐天《游大林寺》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盖常理也,此地势高下之不同也。始筀竹笋,有二月生者,有三四月生者,有五月方生者,谓之晚筀;稻有七月熟者,有八九月熟者,有十月熟者,谓之晚稻。一物同一畦之间,自有早晚,此物性之不同也。岭、峤微草,凌冬不凋,并、汾乔木,望秋先陨;诸越则桃李冬实,朔漠则桃李夏荣,此地气之不同。一亩之稼,则粪溉者先牙;一丘之禾,是后种者晚实,此人力之不同也。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

是我自己翻译的,你参考一下吧:
在过去的方法中,采集草药的时间多数选在二月、八月,这其实很不适当。二月的药草已发芽,八月的药草则茎叶尚未干枯,去采集的人容易辨认寻找,但是对于药来讲,却不是药性最良好适合服用的时候。一般来讲,凡是用根来入药的,如果要已经成熟的隔年老根,就必须在没有茎和叶的情况下采,这时候药的精华汁液已经聚集在根部了。想要检验这一点,可以取芦菔、地黄之类的药为例,在没有苗叶时采摘的,就饱满沉实,在有苗叶时采摘的,就空虚不实。对于那些没有成熟的隔年老根的,就要在苗叶已经长成但还未开花时采摘,这时候的根已经长足但还没有开始衰败。例如现在的紫草,没有开花时采集的,根的颜色鲜亮光泽,等花开过之后再采的,根的颜色就很黯淡难看,这就说明上述那一点了。使用叶的草药要在叶子刚长成时采摘,使用芽的草药自然要遵从传统的说法做法,使用花的草药,要在花刚开始采摘,使用果实的草药,要果实成熟时采摘,这些都不能够用固定的时间年月来限定。因为地气的升高有早有晚,天气的变化也无常。例如,在平原上三月开放的花,在深山里就会四月才开放。白居易《游大林寺》诗里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的便是这个普遍的道理,是因为地势高低不同而导致的。又例如筀竹笋,有二月份长的,有三四月份长的,也有五月份才长的,叫做晚筀;水稻有七月成熟的,有八九月成熟的,由十月成熟的,叫做晚稻。同一种农作物在同一块田畦里,也还会有早有晚,这是由于它本身物性不同所致的。岭、峤一带的小草,过冬时也不凋落,并、汾一带的乔木,将到秋天时已经开始落叶。诸越的桃李冬天结果,朔漠的桃李夏天繁茂,这是因为水土天气不同所致。同一亩地里的庄稼,用粪便灌溉过的先发芽;同一块地里的禾苗,后来播种的就晚结实,这是人力培植不同所致。哪能一切都用固定的时间年月来限制呢!

从前说延水东岸有石脂水,指的就是这个.石油产
于水边,与沙石,泉水混杂在一起,缓缓地从地里冒出来.当地人用野鸡的
尾羽把它沾起来,采集后放进瓦罐里,很象纯漆.它燃烧的时候象麻一样,
但烟很浓,把帐篷都熏黑了.我想它的烟也许可以利用,就试着把它燃烧后附在物体上的烟煤扫起来,集中到一起用来制墨.没想到用它制出的墨又黑又亮,象漆一样,连松木烟灰制作的墨也赶不上它,于是就用它做了许多墨,在墨锭上以"延州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