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兰芒绘画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3 23:37:46
解释一下它的含义,,,发源,等。

尼德兰在美术上告别中世纪而进入文艺复兴,不是借助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也不是靠拜占庭美术的优秀传统,它是以改造和发展晚期哥特式美术取得进步的。故在 15世纪,哥特式风格是尼德兰画家们所要解脱的基本任务。在这方面,进步的画家们不是孤军作战的。不少画家从各方面作出了贡献,在祭坛画上,除了凡·艾克兄弟等人外,一批历史上自称佛兰芒画师也有不少业绩。佛兰芒人,现住比利时北部地区,所谓佛兰芒画师,主要是以扬·凡·艾克的艺术为榜样的画家的诨号,经学者们考证,发现一位名叫罗伯特·康宾的也在其列。后来又查出他那丰富的生平事迹。这幅《受胎告知》是他的著名祭坛画之一。罗伯特·康宾大约于1378年 (或1379年)出生在法隆西纳。1406年在今比利时的图尔内获得画师称号。以后就一直住在那里。作为低地国家的著名祭坛画家,他有许多门徒,如罗吉尔 ·凡·德·威登等画家。
  这一幅祭坛画《受胎告知》以前归梅罗德收藏,故又称梅罗德祭坛画。现被收藏于纽约大都会美术馆。此是祭坛画的中央一幅(左翼一幅画着供养人英加布列赫特夫妇像;右翼一幅画的是圣徒约瑟)。尽管康宾在图尔内的绘画声誉极高,也有许多后来很出名的学生,但就这一幅画的风格看,它残留着尼德兰早期宗教画的诸多不足;人物动作僵硬,透视不准,圣母的衣褶画得象一块多褶的硬板,极不自然。天使报喜的目光不专注,马利亚闻喜也不惊讶,只顾自己阅读一卷厚厚的圣书。可是其他细节,包括壁炉架、桌椅、窗框等道具,都画得出人意料的细腻、匀整。其用色的水平,使人惊奇,几疑不是用画笔画出来的。桌上翻开的书页以及蜡烛熄灭后散发的一缕一缕青烟,被画得真实可信。背景的护窗板是拉开的,墙上的毛巾架、龛内的吊壶与天顶的护板、墙檐等,透视关系处处清晰而又准确。康宾极善于描绘道具的细节。这是尼德兰细密画的传统技艺,因而人物虽欠佳,整体上看这幅画还是功夫很深,艺术效果也佳,给人以圣洁美的艺术感受。此画的制作年代约在1425-1428年间,是绘制在木板上的。尺寸为64×63厘米(有些史家说此画不是罗伯特·康宾所作,并说佛兰芒画师与康宾无关,此案因未见新的研究资料,仍按旧说),藏纽约大都会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