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甲骨文对中国美术史上有什么意义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00:21:25

甲骨文造字的规律体现了汉字构成的基本途径,甲骨文上的文字,有用朱笔书写后用力契刻的,也有先刻出文字后再在笔画里涂朱的。笔画是甲骨文的骨架,由此发展出中国书法的核心——笔法。

甲骨文是中国书法艺术的早期代表,有自己的风格面貌。中国书法的行列顺序要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书同文”之后,才确定了竖写左行的章法。

在19世纪末甲骨文发现之前,两周的青铜器铭文和石刻文字早在北宋(12世纪)已成为金石学的主要内容,到清代中叶(18世纪)以来,要倍受学术界和美术界的重视,形成了影响深远的金石书画运动。

石鼓文和周王室青铜器上的铭文都被成为古箍大篆。大篆笔法圆润,字体瘦长,大小相反,章法整洁,有庙堂之气。它既是实用的颂词,又有书法的观赏价值,“篆书”的概念经过秦始皇时丞相李斯书写的“秦篆”(即小篆)的强调,在后来的中国书法篆刻艺术中始终代表了正统的观念。

以上资料摘自洪再新编著的《中国美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