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刘墉”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23:48:10

随着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的播出。刘墉的名字走进了千家万户,走进了中国老百姓心坎中。若说起刘墉与不老屯有什么联系,恐怕知之者甚少。待笔者细细道来。

  刘墉,字崇如,号石庵,山东诸城人。生于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卒于嘉庆九年(1805年),享年86岁。他生于书香门第,长于显宦之家。他的祖父是康熙二十四年进士,官至四川布政使。其父刘统勋官至东阁大学士。刘墉于乾隆十六年(32岁)中进士,官至东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

  刘墉不仅是清朝乾嘉时期著名政治家,更是著名书法家和诗人,其书法貌丰骨劲,味厚神藏,超然独出,自成一家,名满天下;且又内通掌故,博通经史,诗文实为大家风范。刘墉与不老屯的关联,就得从其书法和诗文谈起。

  清朝自康熙年间开始。在承德修建避暑山庄,作为皇帝政治活动的第二个中心。为了京师与热河行宫间的方便,修建了京热御道,筑有行宫多处,其中御道密云段就筑行宫四座,在今不老屯境内杨各庄村还修人寓馆,刘墉作为乾隆皇帝的宠臣。自然常随皇帝往来于北京与承德之间,常在此寓馆停留,在此所作、所书诗文颇丰,共分诗歌、札记、随笔等179篇。主要描写祖国山河壮美、生活感悟、人生随想等。至今、这本《刘墉诗稿》手迹,经三代人珍存,收藏于密云县博物馆。可以说,是不老屯地区的秀丽风景,触动了刘墉的灵感,才有这传世之作。而今诵读之余,览华美篇章,观精湛的书法艺术,透过岁月的印痕,触摸那班驳的历史印迹,刘墉在寓馆青灯下伏案疾书的身影似尽展眼前,思古之悠情顿生。

  在刘墉笔下,这里的山山水水是那样的秀美,是那样的似曾相识,不由得使他联想起巴山蜀水的秀丽景色,他曾挥毫泼墨,写下绝句二首:

  一

  闻道巴山里,春船正好行。

  都将百年兴,一望九江城。

  二

  漫道春来好,狂风大放颠。

  吹花随水去,翻却钓鱼船。

  点睛也好,败笔也罢,随后人去说。在刘墉笔下,不是水墨,而是风景;也非风景,是一段心情,是这里的大好河山赋予了他万般灵气,才有这借景抒情的神来之笔。

  这里留有一段乾隆与刘墉君臣盛赞此地风光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