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年七润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9 10:59:32

简单说可以认为阴历中设定小月29,大月30,二月统算小月,阴历一年354或355天,而地球绕太阳一周(即阳历一年)是365.2422天,两个不相等,古时人们定历法时发现了这个问题,为了解决这个差值设置闰月。 统合以上加上节气就变成农历了。

现在所谓“闰年”,有“闰日”和“闰月”之分。“闰日”是指公历(阳历)而言,一回归年的时间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阳历把一年定为365日,所余时间约每四年积累成一日,称“闰日”,并把这一日加在2月里(阳历平年2月为28天,闰年2月为29天),有“闰日”的这一年称“闰年”,共有366天。而“闰月”则是专指农历(夏历)而言。我国的农历,平年有12个月,规定为354天或355天,闰年要加一个月,所加的这个月称闰月(加在几月之后就称闰几月)。农历闰年的规律,一般是三年一闰,五年二闰,十九年七闰。据《汉书·律历志》讲:“并终数为十九,《易》穷则变,故为闰法。”颜师古注引孟康曰:“天终数九,地终数十。穷,终也,言闰亦日之穷余,故取二终之数以为义。”(牧马按:《易传》讲天数最大为九,地数最大为十,二数相加为十九;又七为少阳将变,故有十九年七闰之说)。前边的引文中有:“以闰月定四时成岁。”为什么有闰月才能定四时成岁呢?这是因为地球每年绕太阳自转一圈约365.25日,而月亮一个平年绕地球自转十二圈约354日或355日,二者每年相差约10日21时。如果没有闰月,则三年相差一个多月,五年相差两个月,即会以夏季为春季;十九年相差七个月,则会四时相反。因而《周礼·春官》讲:“正岁年,以序事。”郑玄注:“中数曰岁,朔数曰年。中、朔大小不齐,正之以闰,若今时作历日矣。”置闰,就是为了解决阴历和阳历之间所出现的一系列矛盾。因为太阳历只考虑太阳与地球的关系,却不考虑月亮与地球的关系;同样,太阴历只考虑月亮与地球的关系,却不考虑太阳与地球的关系。而我国的农历,是一种统筹考虑日、月、地三者运行规律的阴阳合历,既考虑了月亮绕地球自转的规律,同时也考虑到地球绕太阳自转的规律。农历的二十四节气是太阳年(即“中数之岁”,太阳历)的二十四等分,岁实一年为365.25日,而阴历(即“朔数之年”,太阴历)每年只有354日或355日,这样,每年约剩余10日21时,故须置闰。闰月一般是29日。由于农历每月平均有两个节气,一个叫节气(简称节,如立春),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