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年七闰原则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05:02:39

就是一种节气的计算方法。详细:
  阴阳历和节气
  阴历的历法完全根据月亮的运动,阳历则完全依据地球的绕日公转。我国沿用已久的农历并不是完全用阴历,也不是完全用阳历,而是两者并用。一方面,农历以月亮绕地球运行一周为一月,平均历月长度等于朔望月;这一点与太阴历原则相同,所以也叫阴历。另一方面,农历设置闰月以使历年平均长度尽可能接近回归年,同时设置24节气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特征。农历集阴、阳两历的特点于一身,所以称为“阴阳历”。 阴阳历的历月长度和回历一样,有大小月之分:大月30日,小月29日,就是所谓月建。
  但农历历月的安排却不同于回历,回历中大小月机械地相间排列,而农历的月建大小则要经过推算后决定,比回历更为精密。农历规定月初必合朔,月朔之日定为初一。月建的大小取决于合朔的日期,即根据两个月朔中所含的日数来决定。由于两个朔望月的长度并不正好为59天,因而一年中的大、小月数也不一定相等,有时可能连续出现两个大月或小月,以使历月的平均长度尽可能与朔望月相近,其剩余的差数则依靠闰月以及闰月月建的安排来调节。朔望月和回归年是两个难以相合的周期,它们的余数都很零碎,而我国的农历却把作为阴、阳两历基础的这两个自然周期调和的十分成功。早在春秋时代就已发现,如果在19个阴历年中插入7个闰月,那么总长度便和19个阳历年长度几乎相等。这种“十九年七闰法”在古历中称为“闰章”。实际上19个回归年=6939.60日,而235(12×19+7)个朔望月=6939.69日,两者仅差2小时9分36秒。

说到中国传统历法时,每每拿“十九年七闰法”说事,其实这早已是明日黄花了。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得先粗略地说说历法。历法无非是纪时周期的规定,以昼夜交替定历日,月相变化(即朔望月)定历月,寒暑推移(即回归年)定历年(历年即历法上的年,余类推),三个周期由短到长满足不同的需要,相互配合就构成了普通历法的要素。

然而回归年并非塑望月的整数倍,大约每个回归年中有十二到十三个朔望月,如何搭配呢?以公历为代表的阳历,仅以回归年定年,平分一年为十二个月而弃月相不理;以希志来历为代表的阴历,置回归年不顾而仅以朔望月定月,每十二个月即为一年,其长度远远短于回归年,寒暑物候不得不在各个月中徘徊。然而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