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有病,人知否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12:03:58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不测风云往往决定人的旦夕祸福。今年以来,发生在我国许多地方的自然灾害,大到影响广泛的台风、洪涝、旱灾、沙尘暴,小到局部发生的泥石流、山体滑坡、暴雨雷电,已经造成2000余人死亡,150万户居民倒房,大小经济损失加起来超过1500亿元。尽管有党和政府的鼎力救助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援,可顷刻之间由安居乐业的居民沦为家园破碎的灾民,巨大的反差让谁的心里也不好受。

心情更为复杂的当数气象专家。平常完全可以躲避台风袭击的福建省福鼎市沙埕港,今年愣是没有挡住第8号台风“桑美”。以13级的风力刮进港内的“桑美”,掀起40米高的巨浪,如此举止不仅粗暴可恶而且极为罕见。纵有“火炉”之称的重庆,从来没有像今夏这样“烧”得出奇,綦江县的最高气温在8月16日那天居然达到44.5摄氏度,打破全市53年来的最高纪录。同样,让人猝不及防或者防而乏力的灾情,也出现在世界其他地方。老天爷的脾气捉摸不定,让身处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专家十分郁闷。

灾害频繁发生,难道其中规律无迹可循?当然不是这样。收集一下中外专家的观点,无论是分析超强台风,还是论证极端干旱,大家都归结到一点,那就是全球气候异常,而全球气候异常产生的大背景正是全球变暖。

让全球变暖的主要是温室气体,大量排放温室气体的主要是人类的工业活动,这些都是已为科学证明的不争事实。世界卫生组织官员在3年前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九次缔约方大会上称,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开始危及人类健康,全球每年超过10万人因此而死亡;动植物的前景可能更惨,8个国家的科学家研究了部分国家的1103个动植物物种,认为全球变暖将导致世界上100多万个物种可能在未来50年内灭绝。有人戏言,若把全球变暖引发的自然灾害损失算上,每个人都有可能在统计数字里占一零头。

令人不安的是,由于工业化带动了世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促成人类文明100多年来的重大进步,一些人更乐于享受工业化的成果,而不愿意考虑它对气候的不利影响。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灾害逐渐增多,其内在机理更加错综复杂。如果迷信神巫之道和歪理邪说,人类只能愈受其害。在自然力量面前,人类固然是个知之甚少的小学生,但从古至今一刻也没有放弃努力,无数事实证明,只有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探索自然规律,才

沙尘暴天气的形成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沙源,二
是要有强冷空气即大风,三是要有冷暖空气相互作用。沙源来自于沙漠
,退化的林草地或没有植被覆盖的干松土地以及城乡建筑工地的泥沙。
气旋和低压产生一种垂直的上升运动,把沙尘吹扬了起来,形成沙尘暴
天气。
人类大规模的开垦,过度的砍伐、放牧导致的土壤沙漠化,扩大了沙尘暴的沙源。

沙尘暴主要危害方式
⑴ 强风:携带细沙粉尘的强风摧毁建筑物及公用设施,造成人蓄亡。
⑵ 沙埋:以风沙流的方式造成农田、渠道、村舍、铁路、草场等被大量流沙掩埋,尤其是对交通运输造成严重威胁。
⑶ 土壤风蚀:每次沙尘暴的沙尘源和影响区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风蚀危害,风蚀深度可达1~10厘米。据估计,我国每年由沙尘暴产生的土壤细粒物质流失高达106~107 吨,其中绝大部分粒径在10微米以下,对源区农田和草场的土地生产力造成严重破坏。
⑷ 大气污染:在沙尘暴源地和影响区,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TSP)增加,大气污染加剧。以1993年“5.5”特强沙尘暴为例,甘肃省金昌市的室外空气的TSP浓度达到1016 mg/m3,室内为80 mg/m3,超过国家标准的40倍。2000年3—4月,北京地区受沙尘暴的影响,空气污染指数达到4级以上的有10天,同时影响到我国东部许多城市。3月24—30日,包括南京、杭州在内的18个城市的日污染指数超过4级。

不懂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