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告别负利率时代,实际利率终于恢复正水平。怎么理解这句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1 23:36:56
本次大降息后
提出如下说法

中国告别负利率时代,实际利率终于恢复正水平。

这句话怎么理解?物价依然很高呀,降息后不是负利率更厉害了嘛
概念通过网上可以知道,关键是如何理解当前“中国告别负利率时代”

实际利率是指名义利率减去通胀率的值,现在名义利率大幅下降,通胀率也在大幅下降,两者相减的值是否成为正数,还不能这么草率的下结论,我觉得,你上述这段言论是有失偏颇的。目前仍然是负利率水平,一年期的存款利率2.52%,这仍然是大幅低于目前cpi指数的,10月份cpi是4.0%,11月份的cpi再怎么也不会降到2.5%以内,但是,到明年年初,cpi有望继续大幅下降到较低的水平,那时候再说正利率,相对来讲,合适一些

这是个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问题。
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实际利率。
之前的通货膨胀率高于名义利率,使得实际利率为负。
现在通货膨胀率低于名义利率,实际利率为正常水平。

可以参看一下这篇文章:里面有CPI的数据
http://money.163.com/08/1112/11/4QI1MBF600252G50.html

可以这样理解:
存款利率高于通货膨胀率。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存款利率可以理解为名义利率。

之前的负利率是相对而言的。原因的利率低于CPI的上涨速度,如今CPI下降,虽然利率下降但是仍然高于CPI。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2003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报告中有这样一句话“通货膨胀压力加大,需要密切关注”。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也曾表示,为防患于未然,中央银行将使用各种工具加以调控。分析家认为,央行为防止通货膨胀而采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后两种工具去年已经被采纳,继续使用的空间和效能不大。因此,在负利率时代来临之际,调整利率就变得更加现实和急迫了。
  在经济学家的眼里,CPI(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指数)通常是被用作衡量通货膨胀率的核心观察指标之一。在2003年以前,我国的CPI同比增幅一直为负增长。但到了2003年12月份,我国CPI上涨3.2%。经济学家分析认为,今年上半年CPI涨幅将基本上保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