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 ERG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12:43:41
ERG理论

耶鲁大学的奥尔德弗在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基础上,进行了更接近实际实验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需要层次理论。
奥尔德弗认为,人们共存在三种核心的需要,即生存(existence)需要、联系(relatedness)需要和发展(growth)需要,因而这一理论称为“ERG”理论。
生存需要与我们基本物质生存需要有关,它包括马斯洛提出的生理和安全需要。
第二类需要是联系需要,即指我们对于保持重要的关系的要求。这种社会和地位的需要的满足是在与其他需要相互作用中达成的,它们与马斯洛的社交需要和自尊需要分类中的外在部分是相对应的。
最后,奥尔德弗把发展的需要独立出来,它表示个人谋求发展的内在愿望,包括马斯洛的自尊需要分类中的内在部分和自我实现层次中所包含的特征。
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不同的是,奥尔德弗的“ERG”理论还表明了: (1)人在同一时间可能有不止一种需要起作用;(2)如果较高层次需要的满足受到抑制的话,那么人们对较低层次的需要的渴求会变得更加强烈。
另外,“ERG”理论还提出了一种叫做“受挫——回归”的思想。马斯洛认为当一个人的某一层次需要未能得到满足时,他可能会停留在这一需要层次上直到获得满足为止。
相反地,“ERG”理论则认为,当一个人在某一更高等级的需要层次受挫时,那么作为替代,他的某一较低层次的需要可能会有所增强。
例如,如果一个人的社会交往需要得不到满足,可能会增强他对得到更多金钱或更好的工作条件的愿望。所以说,受挫会导致向较低层次需要的回归。
作为领导者,要对下属进行有效的激励,首先必须了解他们各个层次的需要,哪个层次的需要在起作用,所起作用大小和重要程度如何等等,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给以满足。
另外,领导者应特别注重视下属较高层次需要的满足,以防止“受挫——回归”现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