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定温度下,氢氧化镁饱和溶液中存在如下关系:[Mg2+][OH-]2=Ksp,其中Ksp称为Mg(OH)2的溶度积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08:52:13
在一定温度下,氢氧化镁饱和溶液中存在如下关系:[Mg2+]*[OH-]^2=Ksp,其中Ksp称为Mg(OH)2的溶度积。试推断氢氧化镁在下列物质中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①0.1mol/LMgCl2溶液 ②0.lmol/LNH4Cl溶液
③0.1mol/LKCl溶液 ④0.1mol/LKOH溶液
(A)①④③② (B)②①③④ (C)③①④② (D)④①③②

楼上那位:所谓的不溶物其实在水中还是有溶解的,只是很小而已……
氢氧化镁的溶解平衡方程式写出来,因为铵根会与氢氧根结合生成弱电解质氨水,所以造成溶解平衡向右移动,溶解度增大。
然后氯化钾中两种离子对溶解平衡都没有影响,所以这里的溶解度第二大。
1中有镁离子,4中有氢氧根离子,它们都抑制平衡右移。但1中溶液里允许存在的氢氧根离子数是容度积/镁离子浓度 再开方,2中溶液里允许存在的镁离子数是容度积/氢氧根浓度的平方。前面的是10ksp开平方,后面的是100ksp,氢氧化镁容度积是10的负12次方级,很明显前面那个比后面那个的两倍(两个氢氧根对一个镁)大一点,所以溶得多一点。
应该是D吧。
当然那样算是不严谨的,因为氢氧化镁溶进去以后两种离子的量都增加,但因为它比0.1mol少很多,所以对结果应该是不造成影响的。

首先③对氢氧化镁的溶解度无影响
①④会抑制氢氧化镁的溶解
②会促进氢氧化镁的溶解

所以结果在AD里找就行了

然后利用溶度积来计算

氢氧化镁电离出的离子浓度很小,溶液中的镁[对于①](氢氧根[对于④])离子的量近似等于原溶液中镁(氢氧根)离子的量
①中c(Mg(OH)2)=c(OH-)/2=0.5√(Ksp/[Mg2+])
④中c(Mg(OH)2)=c(Mg2+)=Ksp/[OH-]

氢氧化镁是难溶物,溶度积在10的负十几次方左右

所以在①中的溶解度大

所以是(D)④①③②

D
4是四个里面碱性最强的,OH浓度最高,故溶解最少;
1、2和3中1存在同离子效应,三个里面他溶解最少;
2和3的区别是2是强酸弱碱盐,pH较3低,即OH浓度低,所以2溶解的最多。

饿,请问氢氧化镁会溶于水吗?

已知在常温下,氢氧化镁饱和溶液的PH为n,则此温度下氢氧化镁的溶解度为? 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一定温度下,氢氧化镁饱和溶液中存在如下关系:c(Mg2+) • [c(OH-)] =Ksp,其中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一些氯化钠晶体,则会怎么样 在一定的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还能溶解氯化铵吗? 在一定温度下,Mg某物恰好溶于一定量的水中而形成Ng饱和溶液,则此温度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多少 在一定温度下,将一块不规则的硫酸铜晶体放入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则该晶体 在一定温度下,物质 在一定温度下,检验某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最简单的方法是—————————————? 在一定温度下,AgCl的饱和溶液中Ag+浓度和Cl-浓度的乘积是一常数。现将足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