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历史沿革谁有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19:31:48

夏朝时期,今枣庄地区南属鄫国,北和西部属滕国和薛国。
商朝时期,今枣庄地区西北部为滕国、郳国和薛国,东北属鄫国,中部为蔇国,南部为逼阳。
西周时期,今枣庄地区东部属鄫国,南部属逼阳,西属薛国,北属滕、郳二国。
春秋时期,今枣庄地区东属鄫国、南属逼阳国,西部属薛国,北部属滕国和小邾国。
战国时期,今枣庄地区东部为兰陵、南部为傅阳,西为齐之舒州,北部为齐之滕国。公元前254年,今枣庄地区全境属于楚国。
秦朝,今枣庄地区东部为郯郡的兰陵县、鄫县,南部为傅阳县,西部为薛郡的薛县、戚县,北部为滕县。
西汉时期,今枣庄地区北部属鲁国、南部为楚国。
东汉时期,今枣庄地区属东海郡。三国时期,今枣庄地区全境属魏。
两晋时期,今枣庄地区北部初属鲁郡,先后置蕃县、薛县、公邱县、戚县,南部属兰陵郡,先后置氶县、鄫县、阴平县、昌虑县、合乡县。
南北朝时期,今枣庄地区北部属鲁郡,辖蕃、永兴、昌虑,南属兰陵郡,辖氶、鄫、傅阳。公元550年以后,今枣庄境内只有氶、蕃两县建置。
隋朝,今枣庄境内北为蕃县,后改为滕县,南为兰陵县,后改氶县。
唐朝,今枣庄地区属河南道,北置滕县,南置兰陵县,后改为氶县。
宋朝,今枣庄地区北部为滕县,南部为氶县。枣庄市驻地(指原驻地市中区),在此时已经形成村落,因多枣树(指的是“酸枣树”就是棘)而得枣庄之名。

金朝,今枣庄地区北部为滕县,南部置峄州。
元朝,今枣庄地区北部置滕县,南部置峄州。
明朝,今枣庄地区属济宁府,后属兖州府,北部置滕县,南部置峄州,后降为峄县。
清朝,今枣庄境内属兖州府,北部置滕县,南部置峄县。
中华民国时期,沿袭清代区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底,今枣庄地区只为峄县和滕县,分属台枣专署和尼山专署,其中峄县属台枣专署、滕县属尼山专署。1950年5月,峄、滕两县属滕县专署。1953年7月改属济宁专署领导。1958年峄县机关迁至枣庄镇。1960年撤消峄县建立县级枣庄市,以原峄县的行政区域为枣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