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慧与觉新形象比较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13:26:25
要交论文了,多谢指导

觉新是《家》中性格内涵最为丰富的一个。这是一个在专制主义重压下备受精神折磨的病态灵魂,是一个为旧制度所熏陶而怯懦和忍让的人。他是在旧制度下的旧家庭中培养出来的,但同时看过一些新书报,受到五四新思想的熏陶,长房长孙的地位和封建家庭的重压则又使他逆来顺受,一味奉行“作揖哲学”,客观上扮演了一个旧礼教旧制度的维护者的角色,他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觉新在一系列的迫害面前屡屡退却妥协,其根源就在于封建制度以及封建伦理道德观念,他是一个悲剧,悲在他无法克服封建观念。正因为处处怕别人说闲话,时时考虑光宗耀祖,担心高家从他手中败落,害怕承担不孝的罪名,他事事退让的心理就在这种环境下形成了。
  这就与之前觉新所接受的思想有了极大的冲突,造成了觉新性格的两重性。造成了瑞珏的死,他自己也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作品正是通过觉新人格的分裂来控诉这种大家庭制度,以及其造成的悲惨命运。
  而觉慧则不然,他是一个叛逆者的形象,是一个“幼稚而大胆”的“叛徒”,他的叛逆性格主要是在家庭内部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在认识上,他是高家所有人当中最清醒的一个,他第一个看出了封建家庭必然崩溃的趋势,并希望它尽早瓦解。于是在家庭反封建斗争中,他总是站在最前列。他反对大哥觉新的“作揖哲学”,而信奉“不顾忌、不害怕、不妥协”的人生哲学,并用此作为行动指南鼓励自己和周围的人。尤为可贵的是他敢于蔑视以高老太爷为首的专制家长的权威,并针锋相对地与他们进行斗争,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分开支持觉民抗婚,反对请神驱鬼的行为,他劝说觉新为嫂嫂的生命安全而斗争。
  觉慧的反抗是勇敢的,却又是幼稚的。他的幼稚,突出地表现在他对他所反抗的敌人的腐朽性和吃人本质缺乏足够的认识,过高地估计了个人反抗的作用。高老太爷死前,为了缓和一下祖孙的矛盾,说冯家亲事不提了,觉慧就以为二哥的逃婚胜利了。于是,他带着胜利的豪情归家了。觉慧的思想性格,不仅明显的带有出身阶级的局限性,同时也带有五四时期一般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狂热的弱点。
  由于他的两面性,他能爱上婢女鸣凤,但是他对鸣凤的爱情就远不及鸣凤对他的爱那么坚定和忠贞。尽管他的爱情观念已完全摆脱了封建阶级的情趣,开始把鸣凤的价值即人的价值放到了中心位置,但他实际上却不可逾越那一道阶级的垒堑。他最后离开家前的心情也是十分真实的,很矛盾但最终也脱离了那个封建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