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描写南通的任意一种桥的作文!!!急急急!!!快快快!!!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14:45:47
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我有急用!!!今天晚上7:30之前的再加30分,不,再加50分,好吧,再加100分(汗~~~)!!!救救可怜的我吧!!!(一定不要是苏通大桥!要像友谊桥、三元桥、北濠桥之类的)

幽幽古桥情

池崇强

苏洲桥,架设在闽侯县南通镇境内的大漳溪支流上,是苏坂与双洲两村的主要通道。

我所任教的南通中心小学,距苏洲桥很近,只有百来步。每当天气晴明的傍晚,卸下一天的劳累,我常常独自一人来到这桥上。凭着桥栏,我俯视着桥下静静的流水,水流无声地轻柔地飘荡着一些水藻缓缓向前流。河两岸湿地上的苇草,清翠欲滴;几簇浓密的的篁竹,高耸入云,随风摇摆。修篁上空的那轮燃烧得通红的夕阳,有气无力地将余光斜斜地洒在河面上,河面上那几艘失修的横放着破烂的桨的船,悠悠地搁着,真有“野渡无人舟自横”的味道。

每每欣赏着这古桥、流水、夕阳、修篁、破船、以及南北桥头的两座年久失修的破木屋,我心里总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古人云: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我感觉这里似乎蕴含着一种东西,这种东西聚成了一种光华,刺激了我的神经。这种怪异的感觉常常使我伫足,使我留恋,使我思索,使我渴求了解这桥的历史与文化。

一次无意中,在桥正中的一块桥栏上,我看到了一首七言绝句:

“回忆当年病涉时,

寒天没胫剧堪悲。

桥成今日诸无苦,

来往行人险化夷。”

落款是:萨镇冰题。

萨镇冰,我知道的,他在民国时曾任过福建省长。

我反复地细细地读着这首诗。我的眼前似乎现出了一个老人,在寒冬里的一天,冒着强劲的风,也许还是冒着雨,他挽起裤管,涉过这条河。刺骨的风,寒冷的水,以及当时萧条的景象,使他的心里充满着一种剧烈的“悲”与“苦”。他由自身涉河的艰险体会到了平日里百姓涉河的艰险,内心实在难过。我又从诗的后两句,看出了诗人新桥落成、化险为夷、诸苦已尽的欣慰心情。全诗让我感受到一个与民同悲同喜的长者形象,着实令我感动。

后来,我在桥北端的“萨公长寿亭”上看到了如下的记载:

“丙寅冬,闽方有事,张毅弃漳泉之地,悉引兵趣省城。会有堵遏之者,乃窜入南港。南港者江流盘折之处,沿岸九十三乡。是时,庐舍田园,焚毁蹂践,一无完土。男女死六十余人,其逃入山中者,坑谷皆满;或渡江以避,舟不能容。自古灵瓜山至于新岐,横纵二十里,炊烟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