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急急急!!!!夜上受降城闻笛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23:26:02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前两句用"沙似雪"和"月如霜"营造了怎样的环境气氛?
(2).作者通过"闻笛",感受到吹笛人的什么感情?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1、“沙似雪”、“月如霜”两个生动的比喻,营造了边塞的荒凉、凄冷的环境氛围。
2、通过"闻笛",感受到吹笛人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

kevinzxq5 初入江湖 二级(351) | 我的贡献 | 我的消息(0/1) | 百度首页 | 退出

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图片 视频 百科 帮助

添加到搜藏 返回百度百科首页
编辑词条 夜上受降城闻笛 名称: 夜上受降城闻笛
主题词或关键词: 唐诗
栏目关键词: 唐诗三百首
类别: 七言绝句
体裁: 诗
年代: 唐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解】:
1、回乐峰:唐代有回乐县,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回乐峰即当地的山峰。
2、受降城:唐代有东、中、西三座受降城,都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3、芦管:笛子。
【韵译】:
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
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
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评析】:
??诗意在抒写边防将士之乡情。前二句写月下边塞的景色;三句写声音,闻见芦管
悲声;四句写心中感受,芦笛能动征人回乡之望。全诗把景色、声音,感受融为一
体,意境浑成。《唐诗纪事》说这首诗在当时便被度曲入画。仔细体味全诗意境,确
也是谱歌作画的佳品。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诗题中的受降城,是灵州治所回乐县的别称。在唐代,这里是防御突厥、吐蕃的前线。
诗的开头两句,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远望回乐城东面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一排烽火台。丘陵下是一片沙地,在月光的映照下,沙子象积雪一样洁白而带有寒意。近看,但见高城之外,天上地下满是皎洁、凄冷的月色,有如秋霜那样令人望而生寒。这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正是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而一种置身边地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