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传播学里有关(结构主义符号-权利学派)的文章,符合题意一定再加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21:05:57
如题,符合题意再加分!
因为是讲演,所以要有理论性知识的文章

福柯:一个争论不休的符号

作 者: 刘拥华

1984年6月25日,福柯因感染艾滋病在巴黎去世。《解放报》刊出了一期12页的专刊,称呼福柯为“理解我们这个社会的非凡的工具箱。”列维-斯特劳斯说,他“使整整一代人恢复了对哲学的信心。”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大师哈贝马斯也曾感慨而言,“在我这一代对我们的时代进行诊断的哲学家圈子里,福柯是对时代精神影响最持久的。”勿庸置疑的是,福柯在20世纪所发出的声音已然成为这个时代抹之不去的精神食粮,其影响浓烈而久远、深厚而震撼人心。
身前与死后,福柯都是个谜,是西方思想界的斯芬克斯,一个争论不休的符号。你很难将他归于某一类,他不属于任何类别与学科。有人认为他是后现代哲学一派,这一点被福柯本人明确否认,他不论述苏格拉底、柏拉图、康德以来的西方哲学的话语图式;他更不属于思想史的研究,寻求连续性、缘起与线性历史的思想史范畴被福柯的话语分析与考古学研究所取代,知识考古学的研究不属于单一的学科范式,其所展开的进路也仅仅只是确认研究的界限与层次而已;他也不是历史学家,他的研究没有什么确定不疑的“客观对象”,有的只是“话语”、“知识”、“权力符号”;社会学家吗?也不是,福柯所寻求的并非是社会进化的连续性与规律性,而是断裂、不连续性。并且,在福柯那里,“何谓社会”都是一个值得质疑的话题;也许我们还可以说,你得承认,他是在进行“科学”研究吧?非也,“科学”一词被福柯进行了多次阐释,连他自己都为是否使用这一概念而摇摆不定。即使他也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但他极力而为的不是寻求“最终的客观真理”,而是“知识-权力关系”。
正如其思想深奥晦涩,难以理解一样,其生活方式也是异于常人,非同一般。他不是在按部就班地或者循规蹈矩地生活在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与他无缘,他属于另外一个世界,而这个世界于你我而言,则是全然陌生的。他理论的追求是寻求一种无限止的超越,要到何方去,他也不知道;如果你非要逼问答案,问他到底要去往何方,他会沉默相对,无言已答;这种无言已答并非理屈词穷,而是路不同不相与谋式的指认区别与差异。这么一种理念趋向与他的生活方式也是息息相关的,或者用福柯本人的话来说,其实我们生活在复杂的网络关系中,我们不属于谁,我们属于关系网络的现实。在生活方式上,他寻求的是“体验”,一种超越了单纯性的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