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烧4个月,(怎样排除体内的寒气)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1 15:48:07
患者性别:男
患者年龄:20
问题描述: 本人20岁,性别男,病史:2008年五月份做了阑尾炎切除术,有点慢性肠炎. 病情经历: 2008年6月26日晚上睡觉着了凉,以后就一直感觉胸闷,畏寒,头痛,小腿乏力,2008年7月27日和28日连续两个晚上吹空调睡觉,29日早上起来就感觉全身酸痛,头痛,发烧,到医院查体温腋窝体温38.8度,打了退烧的针以后体温36.7度,但是30日我到广州有事坐车又吹了一晚上的空调,到了31号早晨一下车时就感觉整个人受不了,全身酸痛,低烧,头痛,乏力,胸闷.期间用了很多的消炎药没有什么效果.低烧,全身酸痛,头痛,乏力直今 治疗检查:我于2008年9月22日前往解放军163三级甲等医院全面检查治疗,骨髓穿刺检查正常,骨髓培养,血液培养检查均正常,hiv(-),甲亢(-)胸片(-)ppd(-)血沉正常,免疫系列正常,结缔组织没有病变,寄生虫(-)C12(-)还有一些b超检查肾腹部等部位均正常,所有的检查均正常,基本上所有相关的检查都搞了,没有发现一点异常的地方,住院十五天利用抗生素治疗后没有什么明显的效果. 目前基本情况:低烧4个月一直不退(早上刚起来时体温正常,慢慢的就上升了,一直到晚上,有时就是虽然感觉不发热,但是量体温又超过了正常体温.),全身酸痛,头痛,乏力,畏寒(感觉身上有一股寒气),表热里寒.但是食欲还可以,睡眠质量也可以,体重也无明显变化.(稍微受点风寒就容易出现咳嗽,流鼻涕,咽喉痛等症状 ,抵抗力差
(我现在正在通过中医治疗,但是吃了好多的中药了,都没有一点效果,通过这么多的医生治疗,我现在基本上可以明确我低烧的原因:就是一股寒气深入体内太深了,特别是四肢上的寒气可能太深了,所以我想请那位专家能够告诉我怎样可以把体内的寒气逼出来,(体育锻炼可以吗)?谢谢!

低热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多见于内伤发热,为脏腑气血虚损或失调而引起;也可见于病人仅自觉发热或五心烦热而体温并不高者,低热常为标本俱病,虚实相间,病情有的较长,而治疗又比较困难,本人从实践体会到:病因虽多,治疗虽难,但只要抓住疾病的分型与特点,掌握好药物的性质特点,是可以取得满意疗效的。现将常见的辨证分型及治疗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

1 气郁发热

此类患者多性情急躁,平时情绪不稳定,多言快语,面色青。时觉身热心烦,热势常随情绪波动而起伏,精神抑制或烦躁易怒,胸胁胀闷,喜叹息,口苦而干,舌苔黄,脉弦数。妇女常兼月经不调,经来腹痛或乳房发胀。治疗宜疏肝解郁清热,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但不宜多用理气药,因为理气药香燥,容易伤阴。

患者,女,34岁,低热1年余,时有烦躁,胸闷胀,自觉气短,善叹息,月经来潮时小腹痛,舌质暗紫,苔薄白,脉细弦,采用丹栀逍遥散合四物汤加减。方药为:柴胡5g,薄荷3g,白芍10g,丹皮10g,茯苓10g,当归15g,枳壳6g,桃仁10g,红花10g,桔梗5g,牛膝6g,川芎6g,赤芍5g。长期气郁发热病人,多伴有血瘀。治疗时宜疏肝理气同时活血化瘀,常获得可喜疗效。

2 外感后的低热

感受外邪,禀体素虚,正邪相争,邪气留恋,低热难退,外感后,治疗不当,过用寒凉,或早进滋补,失于表散,也可以使邪气伏于里而难于外透。所以在治疗外感时,不宜用大苦大寒之剂或大发汗;宜轻剂,小量外透为好。

患者,男,12岁,发热十余天不退,体温37.2℃~38℃,不思饮食,面色黄白,大便稀软,舌苔薄白,脉濡缓。可用升麻葛根汤合香苏散加减:升麻1g,葛根3g,苏叶6g,香附3g,豆豉10g,荆芥3g,扁豆花5g,杷叶10g,陈皮6g。方内升麻、葛根升举阳气,解肌透邪,加苏叶、豆豉、薄荷、陈皮疏滞理气,驱逐风寒。诸药合用助脾气、调气血、祛外邪、退低热。

3 阴虚低热

此类病人的低热,为阴液不足,不能制阳,阴阳失衡,而使虚热内生。多见于瘦人。症见午后或夜间发热,手足心发热,或骨蒸潮热,心烦,少寐,多梦,颧红,盗汗,口干咽燥,大便干结,尿少色黄,舌质干红或有裂纹,无苔或少苔,脉细数。治宜滋阴清热,方用清骨散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