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公司理财的影响论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8 05:07:10

您好,

  中国资产管理公司的转型已经迫在眉睫。如何给资产管理公司定位是个难题。如果说10年前,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主要是为了解决计划经济体系遗留的体制性和政策性的信用风险问题,如政府的隐形担保、国有银行和企业的预算软约束等,那么在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在全球金融危机日益深化的今天,我们是否可以给资产管理公司重新定位为:防范和化解市场经济体系本身的信用风险呢?

  金融危机展现的金融信用新特点

  美国金融危机已经演化为一场信心危机和信用危机,我们对于美欧成熟市场经济的金融体系,也经历了从单纯模仿到反思中借鉴的态度转变。比如,众多“技术先进”的信用评级公司,还有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以及政府监管部门,为什么没能预示出次贷危机的风险?在此背景之下,从宏观视角重新审视中国的信用体系建设,防范和化解金融信用风险,就变得尤为重要。

  此次的美国金融危机,表明了现代金融信用出现的几个新特点:

  1.准确判断信用履约的能力比信用履约的意愿更重要。对受信人信用历史信息的调查和记录,和对其未来的预期相比,后者更为重要。所以信用分析一方面是提高信用水平,另一方面是准确判断履行信用的能力。对于分析信用履约意愿的加强和有效区分,可能随着技术的发展出现边际递减的效果。而信用能力是易变的,特别是在出现金融危机时变动幅度极大,因此对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影响更大。

  2.信用从微观上和宏观上有不同的含义。对微观上的单个企业和居民去评定信用等级,并不足以揭示宏观信用体系的风险。对微观企业和居民信用的评级,是以一系列的前提条件“既定”为基础的,信用评级中往往要以同类企业的作为建立参照系,但是如果参照系改变了呢?依赖于其他个体的变化和宏观形势的变化,一旦后者出现重大变化,个体的信用度就不再存在。

  3.存量交易中的信用风险更甚于流量交易。过去信用风险多发生于流量交易中,如商品销售和购买中发生的风险。但金融危机表明,存量交易的风险更为巨大。传统的流量交易中的风险,一般只对企业当年利润有暂时的不利影响,或者只是影响单个的企业;但是存量交易中的风险,则会对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构成重大影响,可能是企业资本的大规模贬值。而通过企业之间、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