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08:03:33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抷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1.用“/”标出阅读短文时恰当的停顿位置。
2.己的话解释下列句子。
(1)来欢去何苦。
(2)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3.阅读了俞伯牙、钟子期二人的传说故事,你是否对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举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请你揣摩伯牙做这一举动时的心理活动,然后写下来。
解释词意:曾:
泪珠纷:
愁云:
急,快回答啊,谢谢了

1: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抷/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2:
(1)来欢去何苦。
来到世上有什么快乐,离开人世又会苦恼什么呢?
(2)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这首曲子就这样终结了吧,不愿再次弹起了。我这米长的好琴就这样因为您的离去而彻底的死去了(毁去了)。
3:
我唯一的知音啊!竟这样舍我而去了,想往昔我们在一起和琴谈乐,是多么的畅意啊。人生不再有啥乐趣了,我的琴也用不上了,就让它和你一起去吧!
4:
曾:曾经。 泪珠纷:泪珠纷飞,涕泪纵横。 愁云:愁苦的云朵。让人愁苦的云朵。

真情

朋友关系。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会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