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的评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22:52:38
不要翻译 是评析

谢谢
是用白话文做评析
都说了不是翻译啦...
我的天....

“毋友不如己者”的前提是接近“忠信”之人(注意:夫子强调的是忠信,而不是势位富厚),目的是见贤思齐,学习贤者的优长,改正自己的缺点。这就是孔子反复强调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的症结所在。确实,只有同优秀的人交往,才可以见识人性的光辉,才可以汲取他人的长处,才可以反思自己的不足,才可以在做人和学问方面有所长进。据刘向《说苑》记载,孔子晚年对学生子贡和子夏作过一番评价。他说,我死之后,子夏每天都会进步,而子贡每天都要退步。为什么呢?子夏总是跟比自己强的人交游,而子贡则喜欢跟不如自己的人厮混。事实的确如此。子贡虽然天分比子夏高,但学术成就却远远不及子夏。岂止子贡,孔门弟子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唯子夏于诸经独有书”,就连后世流传下来的《公羊传》和《榖梁传》的作者公羊高与榖梁赤,也是子夏的门人弟子。

上面的是别人的观点。主忠信,是做人要以诚信为本。我觉得这里的不如己指的是道德上的不如己,其实也可以说不要同品质不好的人交朋友。但是这也有矛盾的地方,你要和更好的人交朋友,那么对于人家说,你不就是“不如己”了么,这样就没有人有朋友了。而且孔子也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所以,看来这个不如己的范围还是很小的,是指那些道德败坏或者有很大毛病的人。做人要积极向上,主动向更好的一方去靠拢。但并不是说眼睛长在脑门上,谁都看不起。
至于最后一句“过则勿惮改”就很简单了,就是“知错能改”,只有勇于改正错误才能提高,毋庸置疑了。

后半句是应当推崇的,但是前半句并不值得学习。

首先,是不合道理的。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你的朋友或者不如你守信,但是在其他方面必有胜你之处,与朋友相处,互相学习,互补互助才是科学的。

其次,是无意义的。
朋友相处贵在交心。若是交朋友还要看看是不是对自己有帮助,这样的人势力的很,难以为友。人交际应酬是一件事,朋友相知是另一件事,人孰无过?你看别人有缺点,别人看你缺点一堆,要互相体谅才行。

最后,是不正确的。
主忠信,对谁主?兵不厌诈,对敌人就当无所不用其极,对朋友亲人才要忠信友爱,人可能终生无诈?便是有,愚人也!但求无愧于心罢了。

其它的话都值得效法,唯独“毋友不如己者”一句不值得。
众所周知,每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论语 请问“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惨改。” 子曰“无友不如己者”书上的解释是“不要与不如自己的人交往”我觉得不太合理,哪位兄台有自己见解的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是什么意思哦?? 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则论语分了哪三个层次?用自己话回答 子曰:"知之着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 什么意思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什么叫:“子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