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美学中的畅神和比德分析,评价李白的诗《登金陵凤凰台》。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9 18:22:01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楼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凤凰台位于南京西南凤凰山上。据说刘宋元嘉年间曾有凤凰栖息山上,故以凤凰为山名。当年李白曾在唐明皇宫中侍候过一阵皇帝和贵妃,后被高力士、杨国忠等进谗言,皇帝开始冷落他,便自请告退,到齐、鲁、吴、越各地转悠。在一个月夜,和友人崔宗之同上凤凰台,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堪与崔诗媲美的七律《登金陵凤凰台》。

  此诗首联的感想和崔颢一样:曾经栖息过凤凰之台,现已凤去台空,但台下的江水仍在滔滔东流。第二联的感想则是崔颢所没有的,李白想到:金陵是东吴、东晋两朝的国都,如今吴帝宫中的花草早已埋在荒山小路边,晋朝的那些衣冠人物也都成为累累古冢了。“花草”是妃嫔、美人的代词,“衣冠”是贵族人物的代词。此联颇具怀古的意味,如果顺此而下,势必成为一首怀古诗了。幸好李白即刻转头,看着眼前风景:城北长江边的三山,被云雾遮掩了一半;水道则被白鹭洲中分为二,一支流绕城外,一支流入城内,成为秦淮河。此联相当于崔颢的“晴川、春草”一联。尾联中,李白说:总是由于浮云遮掩了太阳,所以无法望到长安,真叫人愁。“浮云蔽日”是指高力士、杨国忠等人蒙蔽唐明皇。“长安不见”是用以表示自己不能留在皇城。因而李白之愁是放臣逐客之愁,是屈原式的政治之愁。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9620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