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释正异新戊烷的沸点降低,熔点升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00:14:20
如果按范德华力的大小,有偶极距的异戊烷应该最大才对。
为什么熔点和沸点变化不一致?

好问题。试一试.

当液体中的分子的动能大到一定程度,分子摆脱液体的倾向--蒸汽压--等于外界气压时,液体沸腾。
对正异新戊烷异构体来说,它们的质量相同。所以在液体状态下它们的动能差异就仅取决于它们结构上的差异。新戊烷分子是四面体结构,对称性最高。在给定的温度下,新戊烷分子的运动是各向同性的。正戊烷则是链状结构,分子在液体里的运动各向异性,即分子沿准轴向方向的运动较容易,而在垂直的方向上运动(转动)较困难。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的动能增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减弱,分子间的平均瞬间间隙也会增大。
可以想象,在某一温度下,对称性高的新戊烷分子(自由度比较高)开始摆脱了周围分子对它运动的约束,呈现气态。而链状的正戊烷分子(自由度较低)仍受到周围分子对其转动的约束(要求更大的分子间的平均瞬间间隙)。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新戊烷的沸点低于正戊烷。
异戊烷的结构持中,故沸点夹在正,新戊烷之间。
同理也可解释不同熔点。

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的沸点为:36.07℃、27.9℃、9.5℃,依次递减,这是因为在相对分子质量都相同的条件下,支链增多,分子间距增大、接触面积减小,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规律,我们称之为“异构体沸点的支链下降作用”
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的熔点为:-129.8℃、-159.9℃、-16.8℃,可以看出先减小后大幅增大,这就可以用“熔点的对称性规律”解释,对称性越好,熔点越高。新戊烷最为对称,异戊烷次之,正戊烷最差。

正异新戊烷分子排列更呈线形或支化型排列,也就是结晶度越高,键的稳定性最好,所以熔点升高,沸点降低?这我不知道,我学的是材料,只能从高分子材料知识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