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一直打不过外国,大刀长矛是打不过枪,但为什么不用弓箭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0 11:08:21

首先也不是一直打不过。冯子材等人在越南还是打赢了的(虽然法军的后援如果上来,谁也不知道结果,但是这发生之前。但清见好就收,给法国人服了个软了事了,是所谓“不败而败”)。
甲午海战中,虽然海上战斗处于劣势,但勉强还可以算平手。主要是陆军太差,海军连基地都被占了。
另外在台澎地区貌似也有过胜仗,不太记得了。

下面回答lz问题。
首先在19世纪之后,基本上弓箭已经比不过火器了。欧洲长弓确实曾经和火器竞争了数百年没有落败,但那都是很久以前了。此时火器发展,冷兵器却由于人体的极限而遭遇瓶颈。作为战争武器,火器取代冷兵器成为主力兵器已经是既成事实了。
而清军其实也用弓箭。
而且和很多人以为的不同,清军其实也有大量火器,就是质量差,操练也不行。鸦片战争是,好像清军的单兵火器(不是大炮)射速是对方的2倍,射程是对方的1/2。而且由于军队缺乏纪律和训练,碰到肉搏很容易一触即溃,所以在肉搏和远程对射中都没便宜。
另外据说冯子材训练一种叫盾牌兵还是藤牌兵的,据说效果比较好,甚至在某个条约中,还要求清政府不得再训练此种士兵。不知道真假。

这个问题一看就是没读过书的人提的!

……因为……外国人用的是子弹……

现实中并非没用.影视作品是为了让我们看到清政府的腐朽落后和洋人的先进发达]那为何用箭也打不过呢?一是清延气数尽矣/二弓箭没有枪炮射程远啊。

用了,但弓箭在射程、射速和侵彻力方面都远不如火枪,更不用说和火炮比了。在飞机参战之前,火炮是战场上的战争之神。

那时候 清政府已经有了少量的洋枪和洋炮

也知道了它的厉害 当然就不会把弓箭放在眼里了

更不会去用

不过也有的地方和民间起义的用弓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