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的人应该刻苦欲望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14:03:26
我是一位佛教徒
我听其他的同修说 修佛要自己受苦 要克制自己的欲望
比如说 这个包可以抬着走也可以拉着走 我要是拉着走省劲是不是享福呢
这么做对不对 在比如 直做在桌上看书 没有爬在桌上看书舒服我该怎么做呢 我们平时满足欲望 生活都是享福啊 饿了吃东西 困了睡一觉 搀了买点东西吃 这些都算不算忌呢 我该怎么做?
阿弥陀佛!

修行分很多种,您所说的是头陀行,也就是苦行。还有其它方法很多,比如净干法门,只要您能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就可以成佛。
不必刻意让自己受苦,也不必刻意让自己享受,如您所说明明能剩力气,偏要多费力气那是没有必要的。佛学本来就是告诉人怎么去认识世界,认识生活,用智慧去生活,活的更好。学佛学心,学心学佛。不要注重形式。
还有其它问题可以去 佛 吧问。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这位朋友,你太执着于形式了!

引用藕益大师法语:

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

真能念佛,不复起贪嗔痴,即大持戒.

真能念佛,不计是非人我,即大任辱.

真能念佛,不稍间断夹杂,即大精进.

真能念佛,不妄想驰逐,即大禅定.

真能念佛,不为他歧所惑,即大智慧.

你心中杂念过多了!
顾虑太多!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望能抛砖引玉,则幸甚!善哉!

修行四真谛 八正道 三十七道
回归 阿含经 的教法
很有效
因为 释迦族的圣人 教导的是如何息灭 心中的欲望 和 心中的苦难

不消除产生欲望的思维模式(八邪道)就会永沦六道轮回。不过“是从欲望中寻找到解脱,再去指导言行.

”这句话没错。
记住:不是放纵,不是压制,是如实观察,是以正见的态度去观察 内身(主要)和 外身 的一切 生起、

存在、消失,并用 正思维 去思考这一切。

佛性:
性:性一切心,而自无体。
佛:觉悟
所以是:觉悟一切心,(五阴)

内心的佛性:
觉悟由心生,所以要观内境为主,
所以是:内观其境的一切心的各种 生起,存在,消失,并觉悟它们。

佛陀:
觉悟的圣人

归依: 佛、法、僧,
即 归依: 观察_思维、四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