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贝多芬的月光这张碟内的曲目 背景以及怎么听.谢谢我刚买了张正版声音好的没话说但就是不会享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01:44:30

作者:路德维希·范·贝多芬 (A.D.1770-1827)
  《月光曲》(Piano Sonata No. 14 in C sharp minor ("Moonlight"))
  原名《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又名《月光奏鸣曲》,还叫《月光曲》,创作于1801年,接近于贝多芬创作的成熟期。
  这部作品有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持续的慢板,升c小调2/2拍子,三部曲式(Piano Sonata Nr.14 (Mondschein - Sonate) - 1. Adagio sostenuto)
  这个乐章情感的表现极其丰富,有冥想的柔情,悲伤的吟诵,也有阴暗的预感。虽然伴奏,主题和力度的变化不大,但仍通过和声,音区和节奏的变化,细腻地表现了作者心弦的波动。 这首奏鸣曲包含着贝多芬最原始的构思。它那梦一般即兴的性质,探索钢琴音响共鸣的方式已预察到约一百年后德彪西的印象乐派。它所依据的题材很简单:乐曲一开始,由不断流出的三连音构造了无边的幻想,四小节后,第一主题在中音区淡淡地出现。它细致而沉静,略带些忧郁。1段1分18秒在B大调上出现了第二主题。中间部由第一主题开始。三连音曲折有致地走向高音区,呈现出急躁不安的情绪。随后,进入第三段,第一主题平静地再现,第二主题以升c小调的面目再现,然后以低音继续奏出基础动机的尾奏,慢慢地消失而结束。
  第二乐章-小快板,降D大调,3/4拍子,三部曲式(Piano Sonata Nr.14 (Mondschein - Sonate) - 2. Allegretto)
  这个乐章比较短小,李斯特形容这个乐章为“两个深渊中之间的一朵花”。它以迥然不同的轻快表情将第一乐章的沉思默想和第三乐章的紧张气氛衔接地非常完美。 第一段是连奏与断奏相呼应的主题,然后再以变奏加以重复。中部也保持在降D大调。2段1分13秒再现第一段。这个乐章好象是瞬息间留下的温存的微笑。
  第三乐章-激动的急板,升c小调,4/4拍子,奏鸣曲式 (Piano Sonata Nr.14 (Mondschein - Sonate) - 3. Presto agitato)
  虽然在调性上与前乐章有紧密的联系,但表达的感情则完全不同。第一主题是热情不可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