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2000字左右的“中国古代物理的物质本原”的论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20:18:47

中国古人在探索世界物质本原的过程中,发展了一门相对比较完整的学说 —— “元气”说。元气说认为:宇宙天地和世界万物都是由“气”构成的,“气”稀微无形,人眼察觉不到,但又充满宇宙太空;元气还处在不停的运动状态之中,它聚集生成万物,而万物又离散成为元气。由于元气的运动,由于元气中阴阳两种属性的矛盾冲突,从而构成了宇宙万物及其运动的多样性。

战国中期,曾有人提出过“精气”学说,认为自然界万物都由物质性的“精气”组成,“精气”充塞于天地之间,比“天”更基本。

战国末期,荀子继承改造了“精气”学说。在说明万物形成本原时吸收了前者,把“气”看成是构成万物的物质因素;但解释精神现象的特点时又扬弃了后者,认为首先有了形体,然后才产生精神,即“形具而神生”。荀子还认为“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气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荀子认为自然万物都由统一的“气”组成,只是水火、植物、动物以及人类乃是气的发展的不同阶段而已,这里已有进化论的思想萌芽。荀子还认为自然界“天”的运行规律和人类社会的发展状况无关。人应该“制天命而用之”,即人有力量掌握自然规律去征服大自然,让大自然为人类服务。

汉代的王充在前人元气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而系统的“元气自然论”并应用这一学说对“天人感应说”等迷信进行了系统的批判。王充认为天地、万物都由元气构成,元气是自然界原始的物质基础。他指出“天地,含气之自然也。”,又指出“天地合气,万物自生。”意思是说:天地是包含元气的物质实体,万物乃是由天地所包含的物质性的元气产生的,天地元气生万物是“自然”“自生”的,在天地之外没有一个有意志的造物主。王充还认为人也是元气所凝结而成的,对各种自然现象,以及自然灾害王充也都用元气论来加以一一解释,涉及的范围及其广泛。

在王充之后,经过三国、两晋等朝代的发展,唐代的柳宗元和刘禹锡等人也都继承和”发展了“元气自然论”。到宋朝的张载乃至清初的王夫之,进一步发展了元气论,使其更加系统和完善。张载和王夫之相继提出了“太虚即气”的观点。认为“太虚”不能是没有物质的空间,而是充满着“气”这种极为细微的连续状态的物质。张载认为太虚是气散而未聚的本体状态,而万物则是气的不同的凝聚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