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马伯庸写的有关诸葛亮的小短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08:09:16

马伯庸:“我见尤怜”诸葛亮以及“孤”

一直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许多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都是听别人转述而来,听了许多遍熟到不能再熟,闭目能诵。忽然有一日偶尔翻查到本源的时候,却往往会发现原始记载与想象中的故事却不太一样。
比如“我见犹怜,何况老奴”这故事。民间流传的版本里,都会忽略掉时代背景和人物身份,只保留一些基本特质和结构:从前有一个大官,娶了一个漂亮的小妾。大官的夫人听说以后大为愤怒,要去收拾那个小狐狸精。没想到一见到她之后,夫人就感慨说这小姑娘长的真好看,我看了都不忍心,何况那个老东西。” 以至于“我见犹怜”从此成了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动人,惹人喜爱的一句成语。后世无数文章随笔心灵鸡汤,都拿这件事反复品味,感慨夫人妒心之下,不忘审美,实在是古今第一个美学家云云。
今天如厕的时候拿了本〈世说新语〉,偶尔翻到贤媛篇里的一篇,方知道原来这个故事竟然是源自桓温(真是后知后觉,我少读书……)。细细一读,却发现和想象中的故事还真不大相同。
首先这个小妾不是寻常小妾,而是成汉末代国主李势的妹妹(一说是女儿,不过我觉得“妹妹”听起来更萌,秉承史学界自由心证的学术规范,姑从此说)。桓温灭蜀的时候,李势出降,这个妹妹估计也是顺便献上去的。于是这段姻缘就有了政治意味,显然是有安抚降人之意,免得蜀中大乱。桓温志存高远,处心积虑,娶了李特妹子这件事远非“中年大叔娶妾偷腥”这么简单。民间流传的版本里,却过滤成一个充满道德意味的传统开头,于是政治性消失了,剩下的只是单纯的夫妻桃色纠葛。
这位夫人当真是凶悍的紧,桓温好歹是征西大将军,李势好歹是前皇帝现任归义侯。可她全不放在眼里,带着手下提着西瓜刀直扑这位李姑娘的寓所。民间故事中,李姑娘在这时候跪地求饶,泪光盈盈,夫人一见她楚楚可怜,审美之心大起,立刻心软了——这也是整个故事的核心。而在真实的故事里,细节上却略有不同。李姑娘美则美矣,却不是靠脸活下来的。她是个高人,不曾跪拜,只是从容回答:“国破家亡,无心以至今日;若能见杀,实犹生之年。”当真是不卑不亢,字字平静而哀痛之极。夫人听到她这么说,大受感动,扶起身来说:“阿姊见汝,不能不怜”。
可见桓夫人之怜,并非是可怜她的漂亮,而是可怜她的身事,整件事与审美没什么直接